第38章(第2/5頁)

從這裏步行到滑雪場很近,走側面的小門,相當於過一條街就到了滑雪館的地界。只是廣場寬闊,滑雪館本身又大,進了館裏又走了好半天,他們才來到靠近正門的更衣室。

余樂拿了鑰匙一進去,好多小孩兒!

包郵地區古來有之就是富庶之地,魚米之鄉,直到現在也是華國經濟最繁榮的區域之一。

這麽大的一片兒地,就一個省一級的滑雪隊,因而周邊但凡學過滑雪的運動員都會來這裏參加比賽。

省一級的比賽最大的特點,就是全都是孩子。

男更衣室裏都是被安排過來熟悉場地的運動員,小點兒的身高到余樂的胸口,大點兒的也有比余樂高的,但面孔稚嫩,眼眸澄澈,看起來就很小。

就像之前的選訓隊員。

余樂進去他們本身並不關注,直到余樂從行李箱裏拿出隊裏發的滑雪服,胸口的國旗標志就像會發光似的,所有的目光“唰”的全部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哥,這衣服是國家隊的衣服吧?我看見國旗了。”當時就有開朗的男孩開口說話。

還有人說:“這是仿的吧?多少錢啊?”

“能給的鏈接嗎?我讓我爸給我買。”

“我也要。”

余樂在國家隊裏待的時間長了,就沒覺得國家隊員有多稀罕,如今被人眼睛發綠的圍上,他才意識到國家隊員對於這些孩子而言意味著什麽。

是他們成為運動員的終極目標。

這樣受到矚目可不是好事,余樂對自己的能力沒譜,國家隊員要是滑的還不如省隊隊員的水平,就是為國家隊抹黑。

心裏一轉,余樂笑:“朋友換下來的,我借來穿。”

“你朋友是國家隊員?”

“他那裏還有不穿的舊衣服嗎?”

“我也想穿。”

一句話沒有止住大家的好奇心,余樂不敢多說,就是微笑搖頭,快速換好衣服,這才躲了出去。

大門一推,熟悉的寒冷,熟悉的坡道,熟悉的雪。

他在護欄外面邊走邊看,很快就發現了正規賽場與訓練場的不同。

坡面障礙技巧雪道上的橋布局不同,而且側面還有贊助商的廣告,【星星奶,為運動健兒加油!】

唔……

余樂左右看過一眼,不會一個省級的比賽,到時候還會有記者和攝像機吧?

李教練不知道去了哪裏,余樂找了一圈也沒找到人,只能自己先練著。

滑雪板是全新的,出發前路未方給他們每人發了一副新板,是平時用慣了牌子,但路未方也說了:“新板不像新鞋,但也有磨合期,到了地方多滑滑,盡快適應。”

余樂將雙板扛在懷裏,像扛著一柄巨劍似的,踏進雪地,上了傳送帶。

在坡道障礙上適應場地的人不少,尤其有很多小隊員,身體靈巧的在橋上上上下下,能力還是不錯。

余樂的底氣不太足,看誰都像是高手。

直到他發現也有很多目光落在他穿的衣服,又試圖分辨他的長相後,余樂將頭頂的雪鏡拿下來,遮住了半張臉。

如果從橋上掉下去……幸好我拼命護住了臉,嗯!

戴上雪鏡,余樂也到了頂,從平台走過往下看,還真是長。

“晶洋”的雪道只有不到400米,標準的坡面障礙技巧賽道是630米,選手必須完成三個橋道具和三個跳台,通過時間分、技巧分和創意分,由九名裁判打分。

室內滑雪館受限於土地大小和建築問題,早年就沒有一個標準室內賽場,直到這幾年才建成了兩個。

一個在魔都,一個就在京城,余樂還都滑過。

第一次滑這種標準道,余樂其實也有點緊張,都顧不上身邊來來往往,一個勁兒往他胸口上掃的目光。

他在觀察坡面上的道具。

道具橋雖說大體就歸類為“直橋”“窄橋”“彩虹橋”和“弧形橋”,但在這個基礎上,還可以甚至更多的花樣。

就比如上屆世錦賽,大賽方就將“直橋”提高難度,雖然筆直往下,橋面卻設計成了階梯的形狀,幾乎可以想象滑在上面的酸爽。

結果就是那些世界級的滑雪運動員沒一個人選擇該道具。

哪怕裁判強調,更高難度的道具,哪怕普通技巧滑過去,他們也會給更高的分數。

坡道障礙技巧選手在比賽的時候,可以選擇自己想要滑的路線。

道具區,又被稱為“街道區域”,大比賽裏地形復雜,通常在設有三個道具的同時,還有高高低低的雪台,或者是“墻”,選手可是自由發揮,越是創新,越是高技巧,越好。

不過這裏因為是省一級比賽的原因,比賽的難度很出乎意料。

“街道區域”並不難,基本都只有兩個基礎道具,兩邊再設置一些方便側面上橋的平台,道具也非常規整。

感覺挺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