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回宮後,胤礽繼續潛心學習。此前他曾向系統要了高等數學的課程視頻。高等數學他上輩子學過。

按理說,上輩子的事情太過遙遠,他就算記得,也當記不住多少,且回憶也會模糊才對。可不知道是穿越的問題,還是系統的刺激。他如今對前世的經歷無比清晰,甚至還記得高中與大學所學的知識。

當然更遙遠的幼年的生活,那確實是記不太清了。可光是擁有的這些,便已是一大殺器。

即便學過,胤礽也打算再復習一遍。等復習過高數,排在後頭的還有許多,譬如線性代數,矩陣計算與線性空間;譬如泛函分析以及傅裏葉分析;再譬如偏微分方程與常微分方程。

胤礽深吸了一口氣,知識太多,全部學通是不可能的,他打算分階段,分單元有側重性地挑一些關鍵來學。即便如此,仍舊任務量巨大。可是能怎麽辦呢?只能幹!

就在他埋頭苦學的時候,日子一天天飛逝,很快又是一年春節。

康熙二十四年正月,開海之事傳遍九州。

海上貿易之巨,動人心弦,君不見自古海貿之利乎?

民間觀望了一陣,知道朝廷竟然率先開始組建皇家船隊後,再不猶豫,紛紛效仿。大清就此湧起一股出海的熱潮。

康熙聽從胤礽的建議,皇家船隊非只行貨物互通之舉,也可外交,與當地政權聯系,建立邦誼。因此,船隊人員幾何,誰來負責便成了近日朝會的主要議題。

對於這些,胤礽插不上手,但對於船上攜帶的物資,他可就有興趣多了。

如絲綢、錦緞、瓷器、茶葉等等,皆是出海銷量保證。再有自身名下玲瓏閣奇巧居的稀奇物件,也搬上了些許。最重要的一樣,是水泥。

康熙得知後,不大贊同。在他看來,水泥是國之重器,這等東西該圈在大清手中,如何能流入外邦?

胤礽倒是能理解他的想法,然而兩人思維方式不同。

“汗阿瑪,水泥是可為刀兵,還是可為炮火?皆不能。水泥只能用來修路修橋修房修壩。若外邦得了水泥,所用之處也僅是這些。

“它並不能成為刀兵,叫外邦人得以用其刺向我國百姓的身體;更不能成為炮火,叫外邦人得以用其轟炸我國國門。

“當然,它可以強大一個國家的建築,甚至可以形成一條產業鏈,壯大一個國家的經濟。但那又如何呢?外邦發展的同時,我們不在發展嗎?我不但想給外邦水泥,還想給他們水泥方子,生產技術。”

康熙蹙眉。

“汗阿瑪覺得我大清現今神機營的火銃如何?我記得前兩年,喀爾喀進貢了一柄火銃,精巧便利,聽聞是從羅刹國得來的。汗阿瑪覺得這柄火銃比之我們的可有優異之處?”

胤礽站起來,神色嚴肅,他接著道,“汗阿瑪,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兒臣覺得這句話放在國家裏也是一樣的。不論這個國家疆土多廣,軍隊強弱,它能成為一個國家立於世間,總歸會有一些自己有而別人沒有的東西。不是火銃,也會是其他。

“我們可以讓他們看到水泥的優點,勾起他們的覬覦之心,然後告訴他們,我們可以給他們方子,給他們生產技術,但需要他們拿自己的技術來換。”

胤礽還保留了一點沒有說。此時已是十七世紀後期,據他從系統處得到的消息。大約再過半個多世紀,西方就能發現水硬性石灰與火山灰配成的砌築砂漿;然後會燒制出“羅馬水泥”,緊接著發明波特蘭水泥。

大清即便將水泥攢在手裏,也不可能長久。阻止得了自身的技術外流,阻止不了他人前進的腳步。

胤礽到現在都還記得後世的華國是如何一步步從無到有的。多少技術,都是因為別的國家不願意給,華國才迫不得已自己來。

因此那時一旦華國在某項技術上領先,網上總會調侃說:都是被逼的。都怪XX不帶我們玩。

比如國際空間站與華國空間站。

這樣的例子放在自己國家身上,當然爽。可放到別的國家身上,就堵心了。

所以胤礽不願意看到那樣的場面。既然西方早晚會有,不如趁現在他們還沒有的時候撈一筆,賺波利益。若能換取他們的其他技術來強大自身,那是最好不過了。

這點不只胤礽心動,康熙也很心動,他眉眼一挑,“技術互換?”

“對!這不比我跟光哥從零開始研究要強得多?若水泥不夠吸引他們,我們還有雜交水稻。當然我指的不是現今大清廣為種植的這種。”

胤礽眨了眨眼,“汗阿瑪可還記得,當年我在毓慶宮造玻璃房子種植水稻,研究雜交之時曾做過一二三四號試驗田?”

康熙點頭。

“後來因為一號田的產量最為突出,其他二三四號都棄用了。汗阿瑪,您和閔大人他們大約也只記得一號田,而不記得二三四號田究竟如何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