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9章 道門聖地

兩天之後,我收拾妥當,身體也恢復了八九成,於是輕裝出了門,往青城山而去。

青城山是道門聖地,是每一個修道者都向往的地方。

其實這麽多年,我一直想去青城山走一走,看一看,但因為各種事情,始終未能如願。

作為一個修道者,我也想去看一看,被譽為道門聖地的青城山,到底是怎樣一番光景。

青青沒有請柬,只有我獨自前往青城山。

我坐上火車,晃晃悠悠到了天府之國的省會,成都,在成都品嘗了很多川味美食之後,再乘車去了青城山。

青城山有很多響亮的名頭,十大洞天之一,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五大仙山之一,成都十景之一。

青城山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跟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相距不過十千米。青城山分為前山和後山,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諸峰環峙,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

又因其林木蔥蘢幽翠,故而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

我在山門口出示了請柬,有道童引路,帶著我往山上走去。

當我走進青城山的時候,我才真正體會到,青城天下幽這五個字的分量。

峨眉山的秀,華山的險,泰山的雄,青城的幽,每一座名山都有屬於自己的特色,而青城山的幽,自然跟秀,險,雄都不相同。

青城山上,林木蒼莽,還有大片大片的青竹,風一吹,那些青竹搖晃起來,就像翻湧的綠色海浪,隨風拂來陣陣青竹的淡雅香味。

陽光穿過枝椏的縫隙,如同一支支光箭落在青石板鋪成的山道上,地上倒映出那些青竹斑駁的光影,一片片如夢如幻。

走在青石山道上,竟有種穿越時空的奇妙錯覺。

山林間非常靜謐,偶爾能夠聽見潺潺流水聲,除此之外,便是蟲鳴鳥叫,幽谷飄香,實在是一處適合清修的人間仙境。

難怪自古以來,青城山會被那麽多的文人雅士所推崇,甚至還有不少帝王登山拜訪,在青城山上留下了一段段佳話。

沿著蜿蜒的青石板路,行走在山林之間,走到半山腰處,但見一道瀑布自峽谷間飛瀉而下,氣勢磅礴,落差有數丈之高,宛如銀龍出洞,懸掛在那峭壁之上,相當震撼。

更為奇幻的是,晨曦升起來的時候,在這道水簾上方,竟然映出了一道彩虹,那道彩虹淩駕在天地之間,就像是一座通往天宮的七彩天橋,仿佛登上那座天橋,就能通往傳說中的仙界。

山風拂過,碎玉落珠四散飛濺。

四周的青竹林木,全都倒映在瀑布下方的水潭裏,就像一片顏料,落入了水潭裏面,然後在水裏慢慢渲染開來,斑駁多姿,奇幻無比,讓人分不清到底哪裏是真實,哪裏是虛幻。

一路上,我一邊欣賞美景,一邊聆聽小道童跟我講述青城山的歷史,讓我對於這個道門聖地,有了更全面更細致的了解。

青城山歷史悠久,相傳軒轅黃帝時有寧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黃帝傳授可禦風雲的“龍躋之術”,黃帝築壇拜其為“五嶽丈人”,故後世又稱青城山為丈人山,並建“丈人觀”紀念。

在古時,青城山與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齊雲山、陜西景福山合稱五大仙山。各自供奉真武蕩魔大帝、五嶽丈人寧封真君、昊天玉皇上帝、降魔護道天尊、廣援普度天尊。

西漢末年,被稱為“蜀中八仙”之一的陰長生入青城山修道,但真正奠定青城山為道教名山地位的人物是張道陵。

東漢順帝初年,張道陵入鶴鳴山(今成都市大邑縣境內)修道,創立五鬥米道,亦即天師道。

鶴鳴山與青城山同屬古岷山山脈,東漢漢安二年(143年),在寫畢二十四道書兩年後,張道陵到達青城山,在此結茅傳道,創立了華夏的本土宗教——道教,使青城山成為了華夏四大道教名山之首,青城山也就成為了現今的道門聖地。

我背負著雙手,跟隨小道童的腳步,一路沿著山梯而上,終於到達青城山最核心的區域:上清宮。

上清宮坐落在青城山第一峰的山峰上,距離峰頂只有短短幾百米。

這裏是青城派授業傳道,召開各種重大會議的地方,一般人是上不來的。

上清宮莊嚴肅穆,廊角飛檐,是一座氣勢磅礴的道觀。

道觀門口有一個大香爐,每個進入上清宮的人,都要在這裏敬一炷香。

進入上清宮的時候,發現裏面已經來了不少道友,這些都是手持請柬,從全國各地趕來的。

有些是彼此認識的熟人,在一起相談甚歡;也有一些我這樣的獨行俠,一個人在旁邊品茗聽琴;也有一些人在上清宮裏參觀膜拜,這裏有很多石刻和題字,都是重要的文物古跡,非常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