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星月寄錦書12(第3/4頁)

好在郁止並沒有這麽認為,他讓人查了一下,才得知是其他幾個國家一起搞出來的,目的是為了讓他名聲盡毀,挑動周國內亂。

可惜,他們根本不知道,有那群中了蠱的官員在,周國不可能內亂,這場算計永遠也只能是一場空。

而丹華公主為了不惹郁止生氣,自發辟謠,雖然效果不太明顯,但她要展現的就是態度,只要有這個態度在,郁止便應該不會找她算賬。

郁止何曾不清楚她心裏在打什麽算盤,不過他沒計較,只要這人好好活著,把那孩子養大,就足夠了。

*

又過了兩月,梁軍在周國軍隊的追擊下,潰不成軍,他們新上任的皇帝因為這件事,差點被趕下台。

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皇帝招來大臣們,冠冕堂皇,故作悲傷。

“朕登基不過一載,卻接連戰敗,皆是朕的錯!”

“眼見百姓怨聲載道、民不聊生,是朕無能,護不住百姓。”

他說得聲淚俱下,情感充沛,是個極好的演講苗子,就連朝堂上的大臣們都忍不住跟著他的話共情感慨同情。

“陛下仁德,此戰敗必定是奸佞之過,又有周國的奇淫巧技,才讓我們的軍隊猝不及防。”

“我們已經派人去查那些工具武器的模樣,相信用不了多久,便能制造出比周國更厲害的武器!”

皇帝心中冷笑一聲,腹誹道:真等你們制作出來,梁國早就沒了!

“愛卿所言有理,可咱們研制出武器也需要時間,若是我們還沒做出,周國卻已經有了更厲害的,豈不是我們永遠在追趕他們,卻永遠也夠不上?”

群臣鴉雀無聲,皇帝又才捏著金絲龍紋手帕假模假樣地在自己臉上擦眼淚。

“朕知道,眾卿皆是為了朕,為了梁國,可朕要為你們,為百姓負責。”

“百姓苦得夠多了,血也流得太多了。”

“朕欲冒著大不韙的名聲,向周國求和。”

*

很快,消息便傳到了郁止耳中。

聽著探子繪聲繪色地描述當時的情景,郁止不由輕輕一笑,眸中閃過一絲嘲諷,稍縱即逝。

別人都認為是梁帝性情仁善,愛民如子,郁止卻覺得不盡然,若是真的那樣,這梁帝又怎麽可能在一眾兄弟的亂鬥中,一路走到了最後。

拋開一切來看,其中獲利最多的便是梁帝,名聲有了,帝位穩了,雖然城池或許收不回來,可梁國不需要繼續打仗,消耗國力,等休養生息後,再卷土重來,一定會一雪前恥。

因而他才想要用自己帝王的顏面向周國一個將軍求和。

然而議和是兩個國家之間的事,郁止不答應時,梁國也無可奈何,只能硬著頭皮強撐。

為了補給軍需,百姓賦稅加重,大部分青壯年都被抓去充軍,一時間梁國境內怨聲載道,百姓苦不堪言。

而這時,郁止每打下一個地方,都會安排人駐守治理,不收賦稅。

一時間,竟是有不少人家願意包袱款款去郁止占領的城池中生活,沒有賦稅著一項,便足夠讓他們心動且行動。

“將軍,這幾座城裏沒有賦稅,那日後我們該如何補給軍需?”副將擔憂地問。

他打心底裏佩服郁止,無論是用兵如神,還是對於內務的嫻熟,都讓他不得不佩服,可有時候就是太想當然了,難道將軍還以為會有人給他送錢嗎?

然而沒多久,還真有人給他們送錢送糧,副將目瞪口呆地看著絡繹不絕的裝著糧草的馬車,轉頭又兩眼放光地看著郁止。

郁止淡定道:“看,來了。”

從京城運糧草恐怕來不及,可要是從附近搜羅,還是多少能找到一點。

而這些糧草的出現,也徹底表明了郁止的態度。

他不同意議和。

一方不同意,另一邊當然也不能唱獨角戲,只能硬著頭皮上。

郁止每打下一座城,都會吩咐士兵不得擾民,不得屠城,不得傷害百姓,否則一律按違反軍規處置。

軍中向來紀律嚴明,而被他們打下來的城池中的梁國人,在見到這些周軍沒有傷害他們,沒有燒殺搶掠,甚至還維護治安,安撫百姓,時間一長,大家便都不怕了。

想著最近皇帝又要征兵加賦,大家寧願留在被周國人占領的城池中,好歹安穩。

一時間,許多沒被占領的梁國城池中的人甚至開始期盼郁止快些來,看著其他人已經過上了安穩日子,他們心中也各種羨慕嫉妒。

不止百姓,還有軍人,所有軍人看著郁止給了那些梁國人安穩的日子,他們心裏也向往。

他們已經知道,只要輸了,他們就能活下來,可如果繼續打,那死掉的人會不計其數。

兩相對比,哪個更好還需要說嗎?

至此,梁軍失去了拼搏的動力和勇氣。

人都是向往安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