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大魏立國以來,對軍隊的試習和武備自然也極為看重。

魏朝的軍隊試習分為兩種,一是秋射,二是春賽。不同於秋射,是集全國之兵的大閱兵,動輒調用軍隊一二十萬人,通常只有戰爭之前的動員,或者皇帝認為有必要的別的情況之下才會舉辦,春賽定為了常規化,由各地各軍自行操練,一般每年春舉辦。在這當中,規模最大,規格也最高的儀式,自然非長安六軍春賽莫屬了。

前年,明帝駕崩,春賽擱置。去年因少帝繼位不久,諸事繁雜,也未能舉辦。所以,今年的六軍春賽,乃近三年來的首次恢復,規模自然比從前更加盛大。除了調集長安的領軍護軍左右衛驍騎等常規的軍衛隊,長安周邊的京畿駐軍各部,也悉數奉命遣員,陸續於一個月前抵達皇都,進行各種聯合會操的試演和優勝劣汰。最後擇選出來的參與今日現場閱試的各部衛隊和軍士,達萬眾之數。

皇家大校場位於皇宮西北方向,建在一處山麓之下,地帶開闊,姜含元抵達之時,各部軍衛已列陣等待。只見沿著山麓過去,旌旗連綿,紅黃黑三色遮天蔽日,一眼望去,漫若雲卷,看不到邊,列隊將士身上的盔甲和手裏的長戟,在陽光下閃爍著燦爛的光芒,場面盛大,光耀乾坤。

少帝束戩今日一身戎裝,戎衣將他襯得英氣勃勃。他是乘坐一部六駕的金玉戰車入的校場,前方的六匹神駿,都是一色的紅鬃白馬,極為罕見,他身下所乘戰車的車軾和軛條之上,包金嵌玉,雕龍琢虎,隨著車輪的前行,車身在日光下金玉耀燦,帝王之尊,當世無二。

他的叔父攝政王祁王乘坐五駕金輅,尾隨在他後面。再往後,是騎馬的賢王諸王以及中書省、門下省的宰相和六部百官等人,隊列迤邐,人數多達上千。

在少帝所乘的玉戰車的周圍,另外還由禁軍將軍劉向領著八十一名精選的執戟儀衛騎馬列隊相隨。這八十一人盔甲鮮明,個個英偉雄健,如眾星拱月,將天子的萬乘之尊烘托得淋漓盡致。

當戰車在這八十一衛的護衛之下出現在大校場的入口之時,全場的四周,金鼓齊鳴,萬名衛軍整齊排列,如若蟻聚,在指揮之下,齊齊朝著少帝行禮,高呼萬歲。他們甲衣上的葉片和刀戟隨了動作而碰撞,發出了整齊劃一的宛若悶雷的轟鳴之聲,和著那震耳欲聾的萬歲之聲,經久不息,直沖雲霄。

如此的排場和威儀,惟泱泱大國方有能力予以展現。今日受邀前來觀禮的大赫王等一眾人看得目眩神迷,大受震撼。

而這一刻,毫無疑問,萬人之中,唯一的最為榮耀的焦點,除了當今大魏的少年皇帝,再無他人。連平日執掌政令叫百官仰望的攝政王祁王,此刻也泯入了拱月的群星當中,顯得黯淡而無光。

蘭太後眺著這一幕,看著自己那終於顯露出了天子威儀的兒子,臉上露了一絲欣慰又帶幾分得意的微笑。

敦懿太妃年歲大了,這等場合不來湊熱鬧。今日到場觀禮的宮中女眷,便以太後為尊。她端坐尊位,頭頂一面數丈高的華麗麾蓋。她用眼角的余光,掃了一眼身旁的攝政王妃、大長公主、永泰公主以及以嘉賓身份也同列坐的大赫王女等人,唇邊再次露出了一縷微笑。

少帝和攝政王攜百官以及大赫王等外賓悉數到位,今日春賽便就開演。按照既定程序,將由各部衛軍聯合會操,展示平日的操練和軍容,內容是車陣、馬陣、步陣等,完畢,便是各衛軍之間的優選勝賽了,競爭騎射、對攻,最後,於萬人當中勝出一名,號六軍冠軍,接受皇帝的嘉獎。

而在這一切開始之前,按照往年的慣例,先將由皇帝或者皇帝指定之人,開射出全場的第一箭,將首箭送上一面高高聳立於場地中央的以麇鹿之皮而制的鼙鼓之上,寓意奉天承運四海皆服。

今年是少帝繼位以來的首次春賽,這是一個極好的能夠幫助他在六軍和百官面前立威的機會,自然是由少帝自己來射這一箭。

他平日本就操習騎射,弓箭嫻熟,但是蘭太後和朝中的幾名老臣有些擔心,恐萬一臨場生變,想出了個法子,暗中將那面鼙鼓做大,如此,利於少帝中標。鼙鼓雖是遵循上古禮法嚴格而制,方圓尺寸,皆有規制,但這種暗中的放大,放到了春賽大校場的現場,那就如同滄海一粟,距離高遠,到時候,也不怕人會瞧出什麽端倪來。

少帝對這個安排卻是反應激烈,堅決不受,稱寧可不射,也不願易鼓。蘭太後等人原本寄希望於攝政王,想他去說服少帝,不料攝政王也否決了這個法子。不過,為確保不出意外,從幾個月前開始,宮中就立了一面高度尺寸以及材質都與今日鼙鼓完全相同的仿物,攝政王則抽空親自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