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照片

這一天, 在後世被稱為現者運動。

在現者的真實身份一事鬧得沸沸揚揚之時,民聲報與民智月刊聯手推出了特別刊物,裏面刊登了很多不同領域不同研究方向的文章, 有科普知識的,有抒發感情的, 有講述自身經歷見聞的,也有針砭時弊發表自身意見的。

這些文章顯然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但它們的署名卻是統一的——現者。

刊物免費發放,靠之前發售報紙和刊物積攢下的渠道, 不費吹灰之力就覆蓋了漢口的讀書人群體。

雖然因為現者背後之人的種種傳言, 民聲報出版社的聲望有所降低,但之前養成的習慣讓他們依舊下意識期待著“現者”辦出的刊物。

翻開刊物, 讀第一篇文章,點頭稱是,第二篇連連贊嘆, 等到第三篇第四篇,很多人察覺到了不對勁之處。

現者雖然博學神秘,但他之前所寫的文章主題都集中在思想和民生方面,文風也能明顯看出是一人所寫。然而今日到手的這本刊物, 裏面的文章內容包羅萬象,語言風格也各有不同,有些敏銳的人甚至覺得,部分文章讀起來很像自己老師的手筆。

察覺不對的人們把書翻到了最後,在倒數幾頁找到了作者署名,最上面一排單獨寫著一行“現者”, 下面則是一個個有的熟悉有的陌生的名字。

“文清儒、金文俊、顧俊之……齊休疾、韋光亮、安語靖……溫珩、謝顏”

再向後翻, 是謝顏單獨署名的一片後記, 後記篇幅不長,語言誠懇,風格是大眾所熟悉的那個曾經的現者的風格。

在後記裏,謝顏簡短地回憶了現者這個筆名的由來,講述了自己一路以來的所見所聞與心態變化,以及未來對現者劇院和出版社的期望。

文章的最後,謝顏這樣寫到——

“誠然,想以一己之力改編華夏之命運,以一人之身解世間所有難題,無異於癡人說夢,但若人人無動於衷,則事必不可為。現者之揚名,出乎我的預料,仔細想來卻是必然,因為當今的漢口,當今的華夏需要一個聲音站出來,引領眾人向前摸索。現者之名,初意為走在時代之前之人,如今我更願意解釋它為走在所有仍在為未來拼搏奮鬥的華夏人之前,指引方向直面危難之人。那麽,這本刊物中每一個願意站出來承擔這份責任的人,都是現者,未來每一個以此為行動準則的人,也可以成為現者。

願現者之名,遍布華夏。彼時又何必在意,誰是最初的現者?”

……

“就這樣,這小謝先生啊,腦袋轉了幾圈,眼睛滋溜一瞥,就想出了個好主意——您問什麽好主意?這說書的時間已經到了,咱們下回再說!”

順先生下台後喝了口茶水,舒服地活動了活動筋骨,他已經很久沒有說過自己編的故事了,今日試了試,還是寶刀未老,嘿!

不過,也是小謝先生的經歷本來就充滿了傳奇,他作為一路以來的旁觀者稍加潤色,就足夠精彩了。

謝顏在處理現者真身風波一事上雙管齊下,在文人學者之間,通過一本特刊和親筆寫的後記來升華現者的意義,將自己拉下神壇;在市井百姓之間,則授權順先生將自己後記裏的意思加上情節,通俗易懂地傳達給大眾。

在這個時代,說書人根據當代發生的故事和出名的人物編書來講的例子比比皆是,很多聽眾就喜歡這種半真半假的演繹方式。比如在漢口鼎鼎有名的溫家,就是不少民間話本的主角,其中內容包含萬象,有世俗愛情,有復仇爽文,有仙俠志怪,甚至有想象出來的家族內鬥。

溫珩在葬禮上奇跡般生還後,一度成為這類型話本的熱門人物,編得那叫一個精彩紛呈,謝顏為了找樂子還偷偷去聽過幾回。雖然故事俗套,可把那個主人公帶入溫珩,樂趣一下子就提升了幾倍。

順先生算是漢口最早認識謝顏的那批人了,在他看來,謝顏這一路的故事才是改編話本的上佳選擇,若是說得好了,足以完爆所有這種真人題材的話本。他幾次三番和謝顏表達了想說這個主題的書的意思,奈何謝顏罕見地在這種事上有些臉皮薄,全都拒絕了。

借著這次的現者風波,順先生終於如願以償講上了謝顏的故事。

自己編故事吹自己,謝顏還沒那個心態,所以和順先生大概對了下大綱,確定什麽需要說,什麽不能說後,謝顏就把這件事全權委托給了順先生。

所以今日,同樣是他第一次聽這個以自己為主角的話本。

“沒想到謝小友還有這樣坎坷的經歷,若是當初我知道了,也能照拂一二。”

“文老先生客氣了,其實也算不得苦,就當是磨練了。”

坐在劇院包廂裏聽書的正是謝顏和漢口學界達能文儒清文老先生。本來謝顏沒打算來聽自己當主角的書,但文老先生對此十分感興趣,謝顏只能作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