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第4/6頁)

賈母臉色也很差,只是她有了些心理準備,還能穩得住,只是沉重。

王夫人卻很有些受不住。

主要是她這一年來在榮國府的勢力也節節敗退,基本上就只能管管自己榮禧堂院裏了。就連榮禧堂裏,趙姨娘仗著賈政,還要時不時給她添點堵。

從前她靠著娘家給她撐腰,可惜娘家現在居然怪罪她之前出主意得罪林家之事,已然開始偏向了鳳姐兒!

娘家靠不住,她就迫切地想讓兒女爭氣,給她帶來榮耀和底氣。

這時候忽然給她打下一道雷,說是元春被從宮裏放了出來,徹底失去了做娘娘的機會,她怎麽受得了。

太監傳完話領完賞賜,剛離了這屋裏,王夫人就迫不及待跟了出去。

片刻後,又轉回賈母的榮慶堂,一進門也顧不得鴛鴦還琥珀還在收拾茶盞,直接就開口道:“老太太,這必是有人要害元春。”

賈母低聲呵斥了王夫人一句:“你糊塗了,宮裏的事兒你如何得知?怎麽敢亂說!”念在王夫人是關心則亂,備受打擊的份上,賈母才沒有疾言厲色訓斥,只說王夫人累了,讓她回去歇著。

王夫人不肯走:“老太太,方才我叫周瑞家的打聽過了,皇後娘娘宮中八個女官,放出了的四個,除了元春外,其余三個女官都是二十八九歲了,便是這回不放,等明後年滿了三十歲自然也要出宮的,如此放人才算是恩典。”

“唯有咱們元春,年紀輕輕就放了出來。一定是有人妒忌暗害!”

元春倒也不算年紀輕輕。

她第一回 待選秀女的時候是十四歲,入宮當女官乃十五歲,如今九年過去了,正是二十四歲的年紀。

這個年紀有些尷尬,距離出宮吧還有幾年,但要說做皇妃,又略有些大了。畢竟每年新入宮的都是十幾歲的年輕秀女。

賈母一聲長嘆:便是有人看元春不順眼,故意使了計策要元春出宮那又如何。

最後的結局就是皇後懿旨已下,元春出宮。

成王敗寇就得認。

賈母每年過年都要入宮給太後皇後請安磕頭,對當今皇後還算是了解:當年皇上還是尋常皇子的時候,她就被指給了皇上,家世並不算顯赫。而這些年她又無子無女,所以最是謹慎老成的一個人了。

她要放女官,絕對是經過皇上首肯的,不可能是自己看不慣身邊女官顏色好,就醋意大發要攆人。

這絕非皇後的作風。

王夫人見賈母意興闌珊,竟是不肯入宮為元春一爭,直接認了這件事一般,心裏就含怨憤。

只是不敢明著說,她怔怔坐了半晌,理了理心亂如麻的情緒這才起身道:“還請老太太準許我回趟王家,將此事與兄長嫂子商議一二。”

賈母都懶得多說,直接揮手:要去就去。

王氏總覺得母家是極大的靠山,那就讓她去試試,王子騰有沒有本事說服當今皇上回心轉意。要他真有這個本事,她這個國公夫人倒過來去給王子騰行禮都行!

王夫人並沒有見到兄長王子騰,接待她的是嫂子韓氏。

韓夫人把客套話拿出來安慰了她兩句,又說:“你哥哥升了九省檢點,下月就要出京去,如今手裏多少公務交接不完,哪有在家的功夫,有時候直接就睡在了營房裏頭——你若尋他,只怕等到半夜也不中用。”

見王夫人還坐著不肯走,想讓王子騰相助元春,韓氏就心裏不滿:這不是胡鬧嗎?哪有個臣子管到皇上後宮裏去的道理!且你榮國府的姑娘,要去求情自家怎麽不去,倒來我們王家坐著。

於是就準備拿話戳走這個不懂事只會惹禍的小姑子。

韓氏只想了一想,就想到了話題:“你可聽說你家林姑老爺要回京的事兒?”

又是一個晴天霹靂,王氏驚呆了,半晌才道:“沒聽人說起。”

皇上發了明旨,命官方驛站一路傳旨去江南,朝中官員基本都知曉此事。但榮國府也沒有男人在朝上做正經官,所以消息就慢了些。

韓氏心道:沒聽說?那可太好了,讓我來說吧。

於是帶著真誠笑容:“真是恭喜了,府上姑老爺身擔巡鹽禦史重任多年,族中又接連出人才,甚至連姑娘家都做了太醫院正。這會子皇上召他入京述職,必然是要再升一升了。”

論起來韓氏其實也不太懂朝上的事兒,林如海升啊降的她說不清。

但她懂王夫人的心啊,於是照著王夫人的死穴就開始戳:“哎呀,說來府上姑老爺已然是二品大員了,這一回來,豈不是要在進一步到六部尚書之位了?這可也是你們府上的喜事,竟還沒傳過去?那你快回去說了,也好叫你們老太太高興高興。”

王夫人幾要吐血。

為什麽在自家女兒倒黴的時候,偏生又是林家有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