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第2/3頁)

完了。

胤祀上回大哭還是從那木呆呆的情況回過神來的時候呢?這下子可怎麽辦?

闖了大禍的惠妃和胤禔冷汗涔涔。

衛庶妃更是面無表情,她還以為胤祀在七阿哥那受了什麽委屈,偏偏未曾想到居然是這般的委屈。

怎麽說呢……

衛庶妃肩膀聳動,捂住嘴努力忍住笑。

惠妃焦急得團團轉。

結果回頭她卻看到衛庶妃憋笑的模樣,登時氣了個仰倒:“你還笑呢?這下可怎麽辦?”

胤禔非但沒能和胤祀打好關系,反而被鬧得腦袋都是嗡嗡直響,回上書房讀書還以為不專心被拎起來好一通訓斥。

胤祉難得關愛大哥。

乘著下課他一臉擔憂的走到胤禔身邊:“大哥,您得好好聽講才是。”

要不然……

等您的卷子貼在東暖閣門口,咱們兄弟幾個就沒活路了。

想到這裏胤祉越發憂心忡忡。

現在苦也比未來苦好,胤祉握緊拳頭,在胤佑等人注視英雄般的目光中大聲說道:“不行的話,弟弟願意幫大哥您補習。”

胤禔:……???

上書房裏一片寂靜,良久他面無表情的一拳頭。

三弟難不成是傻子?

胤禔搖搖頭,希望自己的一拳頭能將他腦海裏的水晃出來。

尚書房裏熱鬧非常。

而同樣熱鬧的還有朝堂上,太醫院陳院使的奏折讓滿朝文武一片歡騰,人人臉上都滿是歡喜之色。

經過長達一年的研究和反復實驗,太醫院終於送上一份關於牛痘的答卷。其實滿朝文武早已得到風聲,比如近一年直隸周遭天花發病率直線下降,只是未得到最後的答復總讓人提心吊膽。

而如今終於得到了答案。

康熙深深吸了一口氣,低頭看向送上前來的奏折。

陳院使上交的奏折除去總結以外,另外還有三十余本,本本皆有百余頁的記錄單,內有種痘人員的家住地址、痊愈時間、病程記錄乃至後續查訪,羅縷紀存,仔細詳盡,總數量居然超過萬例。

一開始是死刑犯。

隨後是付費加入的百姓,再然後是太醫以及周遭人員的親眷家屬,到最後是慕名而來的官員和百姓們。

牛痘的優勢遠超於其他任何方法。

陳院使聲音激動,擲地有聲:“皇上,微臣可以說威脅黎民百姓百年的天花至此將會被徹底消滅。”

同時他也與太醫院全數禦醫們一起,聯名上書奏請皇上以最快速度對外推廣牛痘。

事關江山社稷,事關黎民百姓。

康熙毫不猶豫的同意,並令禮部以最快速度籌辦準備,以最快速度開始支持牛痘的普及。

而後上奏的是太子胤礽。

胤礽提交的奏折則是事關太醫院的擴張,提議開辦醫學館,招收對醫學有志向的學生。

也是巧合。

這是胤礽在南巡途中想到的事,在那位禦醫的大力宣傳下,的確有不少禦醫感到心動。尤其是那名從福州城趕至京城學習的郎中,更讓禦醫們的愛才之心蠢蠢欲動。

在不少太醫感嘆學生難求的如今,是不是還有另外一些渴求學習的人?其中或許就有他們需要的棟梁之材。

前有牛痘,後有醫學館。

他們這一代禦醫,必當被寫入史書之中。再有提出反對意見,只是在流芳百世的誘惑實在太讓人難以抵抗,很快就選擇了投降。

至於朝堂上更沒人反對了。

誰都知道此刻是太醫院的高光時刻,這個時候反對豈不是那撞上燭火的飛蟲?因此無人反對不說,更是不少官員出列大聲稱贊。

唯一的擔憂就是入選禦醫之事。

不過等聽聞培養出來的學生還需要進行嚴格的考核和審查,最終才能入選太醫院之後,最後的擔憂也被一掃而空。

朝堂無人有意見,康熙也樂得看到太子的進步。他心中高興,大手一揮吩咐索額圖以及詹事府督促此事,盡快辦理。

接下來滿朝文武都是忙忙碌碌。

南巡積累的事務多如牛毛,每一名官員都被康熙用上,整個朝廷都在瘋狂運轉之中。

而尚書房的阿哥們也沒的空閑。

他們的日子說平淡也的確平淡,反正就是讀書考試,讀書考試,讀書讀書讀書,考試考試考試。

對了對了,還不能忘記。

除去讀書和考試以外,還有數不清的作業。

經過南巡的悠閑日子,尚書房的師傅們也有意給皇子們拉拉筋骨,繁重的課業讓胤佑等人都是頭暈腦脹,好不容易等到下課就一頭撞在桌上。

恨不得立馬入睡。

就在此刻,尚書房外傳來一陣嘈雜聲。一個奶呼呼卻難掩傲慢的聲音在其間響起:“你們統統給本阿哥讓開,本阿哥要進去!”

阿哥們齊齊有些好奇。

胤佑歪了歪頭:“這個聲音有點陌生,好像不是胤祀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