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子母奈何池,山雨欲來時

上回說到雲梁州南部,自古以來皆出女子乃因那子母河之故!

相傳雲州川江以南本不是現在這樣,只因上古時期,山海多災多難,地貌巨變不斷,致使雲州南部出現了一一處巨大的‘天坑’!

與此同時,‘天坑’東西兩側隨之出現了一條河流,這河流便是如今的子母河。

子母河水淺而寬廣,只約莫兩三尺深,且清澈見底,長年累月流淌匯聚之下,那‘天坑’就慢慢的盈滿,自此河絡東西走向成貫穿‘天坑’狀。

西段河流極長,始於雲竹林,匯入於‘天坑’;東段河流則較短,自‘天坑’流淌向東也不過二三十來裏。

而就在這天坑盈滿的那一刻起,此地女子便大多孕生女嬰,若是孕得男嬰,必定在臨盆之時母子皆難產而亡!

任由各路神醫、丹師、道聖前來,也無濟於事。

慢慢的雲州川江以南男丁絕跡,漸成女子當家。

同時無奈與絕望中的人們發現,只要赤足於‘天坑’東邊的河流中,涉水至‘天坑’湖泊出水口前,便可奇跡般的胎動生孕!

而懷胎三月後,只要在那西段上遊之河水中沐身,便可照出腹中胎兒是男是女!

若是女嬰則母子平安,可若是男嬰則難逃厄運!

如此唯有入那天坑湖泊中,飲其苦澀寒水,才可墮下腹中男嬰沉入湖底……方可保性命無恙!

於是,她們便稱這墜去自己骨肉的‘天坑’,為奈何池。

只聽這‘奈何’二字,便可知道其中的無奈與心如刀割的喪子之痛,也不知那奈何池底,是否已是白骨成丘?

而兩段河流,西段因可照胎男女,便被稱作了子河;東側可生孕,故而得母河之名。

所以東西共稱,子母河。

許是這子母河與奈何池的緣故,雲州南部女子大多生的秀麗而溫婉,且自此之後只要孕育過女嬰的,壽命都明顯增加了許多。

在這兒即便是凡人,活個一百三四十那都算不得稀奇,且她們就算到了五六十歲都青春尚在!

久而久之,雲州南部便盡是女流,與外界凡俗隔絕,自成一體。

在歷萬古歲月的沉澱下,此地漸漸有了一種地方上的習俗。

她們拜這可另她們繁衍生息的子母河為母親河,每逢年末之時都會赴河畔祭拜,當然也有一些女子前往奈何池畔,去祭奠墜入湖底的苦命孩兒。

說了這子母河的淒涼傳說,便要談一談雲州南部的人文。

雲州境內沒有男丁,異域習俗濃厚,巧織雲紗錦繡,喜穿戴銀飾,居舍皆以木竹搭建,精巧而雅致。

這裏的女子雖不善言辭,但大多淑婉溫和,待人與善。

雖然她們皆視那子母河為母親河,無需男子也可繁衍,但……俗話說的好——物以稀為貴不是?

此地女子雖然內斂含蓄,但那也是有例外的,比如見得外來的男子,尤其是翩翩公子,還是會頗為……嘿嘿。

其州內城鎮稀少,且多以村寨形勢散布各處,唯有南部接壤澤州之地立有一城,名曰——南交城。

而子母河的母河東止之處,便是這南交城!

南交城著實不大,城墻高二三丈,土石內砌,外覆竹片,遠看如一塊圓形翡翠。此城毗鄰星辰海,母河之水便是在此繞城而過,垂落於星辰大海中。

其城內木屋竹樓林立,因雲州南部氣候濕潤多蛇蟲鼠蟻,所以此地建築皆以大木為柱基,撐離地面約有一人高。

過去,外來山客們進入雲州南部,大多從淚孤海乘艘入祖雲河,而自從此城建了一處飛梭台後,南交城便成了外來者的聚集地。

飛梭台體量頗大,並不在城內,而是在東門護城河外的開闊地上。

南交城內竹屋閣樓雖然眾多,但並非雜亂無章,反而井然有序。城內街市順河網成九宮格狀分布,木橋竹艘隨處可見。且家家戶戶門前掛有紅丹丹的燈籠長帆,隨風飄蕩,銀鈴脆音‘叮當’如天籟。

城內建築雖然大多不高,但城西卻坐落有一處高聳的木質閣樓,下寬而上窄,露台環繞於頂,精雕華美,古色古香,名曰——九州·望河居。

望河居乃煙雨閣與望月宗共同所開,其雖是酒樓,卻不對凡人開門,只接待往來的山客。

此樓共有七層。

下三層迎散修山客;中三層接待宗門世家與散修中的強者。

而第七層,乃是招待貴客之雅閣,按四方東、西、南、北之向,共有四處擁有寬敞露台的雅間,譽為——四方仙閣。

這四方仙閣,無論哪一間,都自有結界隔絕內外,且靈氣倍數於外,不是尋常人能夠進入。恐怕也唯有空冥之境的強者,或者一宗之主老祖級別的大人物,方能有這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