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九天攬葉枝,百萬王者師(第2/3頁)

想到這,衣知世便準備推演一番。

衣知世雖說是幽居天山花谷的隱士,在外名聲不顯。但其在北地卻有不少修士知曉,更因為其能料未來事,每言只說半句。故而以奇人半知仙,尊稱之。

所以,衣知世的推演之能,絕對不是浪得虛名,簡直就是山海修真界的神算子,算命先生!

黃老見衣知世神色變化,便知其要幹什麽!

見此,他頓時樂呵呵地笑著,岔開話題道:“糟老頭子這次來呢,是因為墨靈余孽重現神賜大陸,故而一問邪魔藏身何處?”

衣知仙聞之心中一松,手中推演動作頓時停了下來。隨即,他對著黃老有禮一笑,之後竟然轉身就走。

黃老一見,作急欲阻止狀……

可衣知仙卻腳步不停,向後擺手道:“輪回有秩,因果相依,此乃天機。正也好,邪也罷,皆與我無關?你個糟老頭子壞的很,休要再來禍禍我。”

望著已飄然……匆匆離去的身影,黃老露出了一抹淡淡笑容。

笑容未斂,身形已消失在了入口處。

……

趙,東州北疆,天之橋南部壁壘。

站立在高達七丈,阻隔南北的壁壘城墻之上。陶德身披暗金玄甲,背罩紫袍披風,他雙手杵劍而立,傲視著腳下浩浩蕩蕩,如長龍般蜿蜒,魚貫而入天之橋內的數十萬玄甲大軍。

身後陶成文亦頂盔披甲,手按佩劍,護衛在旁。

此次,趙突然撕毀停戰盟約,驟起中、東兩州大軍,陳兵天之橋內,乃為北伐燕國事。

不久前,趙都城夜空之上,竟然極光四射,南空星耀,北辰暗淡無光,異像頻生百姓觀者無數,無不驚嘆……

趙,國師廣龍子,領王命,於玄湖之央,觀夜空星象,遂占得一卦,蔔問天機。一時三刻之後,國師廣龍子窺得天下大勢已成,驚喜交加,遂連夜入宮密見趙王……

翌日早朝,趙王王命昭告天下!

昭曰如下:茲有泱泱大趙,德起亂世,兼興東南,弘揚禮樂,乃禮儀之上邦。今天象告世,北燕末路,大勢已去,仍欲窮兵極武,賦累北地生靈。夫王者之兵,有征無戰,尊而且義,當順天應人,解北地生靈於水火,莫可抗也。故望北伐之役,兵不血刃,德行天下,北人倒戈。大軍擊北,有能棄邪從正,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者,國有常典,封寵大小,各有品限。若紂迷不反,倒助燕逆,背道天命,戮及妻孥,罔有攸赦……

趙北伐詔書一出,天下震動!

趙王更是當庭任命,閑置在家修養的興侯陶德,重領統帥一職,督東、中兩州之地百萬鐵甲,實則三十萬精銳大軍北伐燕國。

興侯陶德三日後,便號令大軍向天之橋進發集結。沿途百姓聞之,無不夾道歡迎,預祝王師北伐凱旋。

在趙國百姓眼中,興侯是他們有生之年以來,聽到過唯一一位可以在戰場上,正面完勝燕蠻的英雄人物。陶德在他們的心中,儼然已成為國之戰神。只要有興侯在北,他們趙國將無懼天下。

望著眼前浩浩蕩蕩,不斷整齊列入天之橋內的大軍‘長龍’,陶德志得意滿道:“今本侯,將帥百萬天軍,陳兵天之橋內,入冬之前,必克蒼州全境。”

身後陶成文深以為然,激動道:“主公威加海內,令北地聞風喪膽。以末將看來,一戰下北燕三州,也並非難事。”

陶德快意大笑,隨即他望向南方遙遠的天際,意有所指道:“縱有一戰之契機,亦不可操之過急,此次本侯能重歸北疆,殊為不易啊!”

陶成文擅思,且心思縝密。他略一思量,便明白了主公之意。

顯然,主公是在指功高震主,國君心中‘不安’……因為在上一次南北大戰後,主公就被國君猜忌,身邊更是被安插了不少人。表面看是國君體恤主公,實則監視……

想到這,陶成文有些不滿道:“主公,您何等人物!屈身為王上保境安民,威震北地,王上又怎能如此待主公?”

陶德明白,陶成文是指他乃修士,屈身為臣下,為凡俗君王效力,已是趙王的造化,可趙王竟然還不知好歹……

陶德微微一笑,他伸手撫摸向城墻垛,婆娑道:“自古君臣不可疑,疑則生亂,故君疑臣則誅,臣疑君則反。若臣疑於君而不反,復必為君疑而誅之;若君疑於臣而不誅,則結果可思之……成文,你說本侯這做臣子的,又該如何選?”

陶成文聞聽此言,心中頓時一顫,他一直跟隨陶德左右,自然明白一二主公的想法。在他的心中,先不說修士身份,只說主公之才文可安邦定國,武可平定四方,文成武功氣吞山河都不為過。可……自從上次兩國大戰之後,國君明顯猜忌起了主公,安插密探監視不說,更是一度奪去了主公的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