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8章 陶德首抒震文武,四強三制引眾嘲(第2/3頁)

只見徐光年連叩三首悔恨道:“王上,罪臣本想多多拜訪夫子,期望能有金石為開之日。可誰知天不假年,夫子不幸仙逝……!隨後邊陲北地燕蠻又有異動,頻繁擾我邊境,臣心系邊陲,以致未能及時將此事奏報我王。可縱是如此,臣也有疏漏之罪。我王英明,責罰臣下,臣無怨無悔。”

見徐光年送上‘台階’讓自己下,趙王心中暗自點頭道:“好了,你確實有罪,如此大事應該早報,怎可疏漏馬虎?但……寡人念你也是一心為國,雖有過錯,卻不至問斬,便罰你一年俸祿吧,你可願意?”

趙王這一說完,卻不望徐光年,而是掃視殿下群臣。

而此刻的徐光年,哪有不願意的道理?對他來說一年俸祿算個屁啊!隨即他連忙叩拜謝恩。

而殿內群臣更不是傻子,連忙山呼響起:“我王賞罰分明,臣等拜服,王上聖明!”

洛羽陶德等人一見,又豈能不知其中道理,也混在其中,山呼不斷。不過待到他望向金鑾龍椅之上,那很是受用的趙王時,洛羽心中卻是一陣惡寒,‘我去,看來不管在哪個時代,這馬屁都是香的呀,只看這國君如此享受模樣便知一二,哎~看來以後自己也得多學學這‘掌上功夫’嘍~額~!好像應該是嘴上功夫……嗯?呸呸呸……’。

且不管洛羽此刻,想些什麽亂七八糟的,只道此時眾人起身之後,他卻見到那龍椅之上,正獨自長籲短嘆的趙王,心中更是佩服的五體投地。暗道,這趙王還真是變臉,跟變戲法一樣迅捷無比,叫人防不勝防,簡直就是影帝!

只見得此刻趙王向後靠去,眼中惋惜之情更是溢於言表。大殿內國君不發話,底下臣子自然一片沉寂。

沉寂許久似是覺著氣氛烘托的差不多了,趙王望向階下,眼神溟濛面有惆悵道:“傳寡人旨意,青丘錢接引,學識淵博,慧達海內,一門所造,皆為國之棟梁。寡人哀其逝,悲其情,特追封錢接引為慧德聖人。並重修陵墓,以為天下士子文人膜拜瞻仰。”

洛羽陶德頓時一臉不可思議之色,連忙拜倒,大呼賢主明君,感激涕零雲雲。

不過,此時的洛羽心中卻是喜憂參半,‘常言道,舉的越高,摔的越慘,希望接下來不要太過刁難才是。不行!為了保住老師聲名,怎麽著也要好好表現一番……!’

待周圍重歸平靜,趙王便微笑著望向洛羽陶德二人。二人相視一眼,彼此皆知正戲就要來了。不用想這前面的追封,自然是恩典,若是殿試通過,自不用多說。可若是通過不了,那他們二人只得引頸就戮,用來平息宮外士子浪潮了。

要知道,一門同時奪魁,這等千古奇事,必然要給天下質疑之聲,一個滿意的答復。至於是生還是死,便要看他們二人如何應對了。

而就在此時,趙王那洪亮且不失威嚴的聲音已傳來:“寡人最近有一疑問,一年前,北燕陷入內亂,至今尚未完全平息,而一國之治又何至於此?不知哪位愛卿可為寡人解惑?”

聽罷洛羽與陶德皆同時擡頭,而洛羽卻微笑以示陶德先請,陶德也不客氣點頭上前一步,隨即向趙王趙懿恭敬一禮道:“稟我王,學生在外遊歷三載,對此也略有了解。請容學生略抒心中所想。”

趙王是想也不想,便揮手道:“準了。”

陶德也不猶豫,張口便道:“謝我王……古人言‘世亂生英傑’,雖眾皆知之,然冥其因乎?無非因果爾,知因了果。爾雖不查,明者自查……!”

陶德滔滔不絕,朝中文武聞聲,亦是多有點頭表示贊同。

而陶德見趙王亦撫須點頭,便更加自信道:“然北地燕蠻……夫居陰霾,表吏和諧,內治紊亂……故雖亂卻實為亨也,華也!”

就在陶德這一說完,滿朝文武頓時倒吸一口涼氣,盡皆驚其言論。而趙王心中更是驚喜不已‘未曾想,這陶德如此年紀,竟有此學識見解,更是分析的絲絲入扣,難得難得。’

於是,趙王問道:“寡人聞卿之言,那北地燕國非但不會內亂衰落,還將大興?”

趙王之問,自然也是在場眾人心中疑惑,就連那一眾進士也是面露沉思之色。而其中卻只有一人眼觀鼻鼻觀心,活脫脫一局外人!顯然就是陶德身旁的洛羽。此刻,可沒有人關心洛羽如何,皆面有期待的靜候陶德解惑。

只見陶德道:“回稟我王,北燕蠻夷本就環境惡劣物產匱乏,致使動蕩不安。然而不管如何,北燕資源終究有限。這若要‘根治’其國,那這‘良藥’卻不在北燕三州,而在我大趙。我大趙富庶,北燕蠻夷窺伺已久,故有近年來頻頻擾我邊疆……”

陶德款款而抒,一番言論,可謂條理清晰,絲絲入扣有理有據,深得眾人贊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