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章 出世入世師論教,往事今生荷蓮笑(第2/3頁)

見洛羽如此作答,竟還提出質疑,夫子微微一笑故作好奇之色地問道:“哦?有何不可比?”

洛羽想了想道:“蓮之性,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喻君子之德行,可為美;鄉親們淳樸勞作,朝勤晚歸,是為勤德,亦為美,故皆美德……然一為物一為人,故不可比。羽駑鈍妄言,還請老師指教。”

夫子聽罷只點了點頭,可卻並未評論,而是接著問道:“那何又謂人?”

一聽‘何謂人?’,洛羽頓時面露為難之色,不知該如何作答。難道要與夫子說,‘人,是一種靈長目人科的物種,雲雲……那不把老爺子從竹椅上,驚倒下來,大叫你在胡言亂語什麽?’思來想去搞不好還要挨一頓戒尺。

猶豫再三,洛羽只得放棄,故作迷茫狀:“弟子愚鈍,還請老師教我。”

見洛羽回答不出,更是一臉迷茫,錢夫子微微一笑也不生氣。只見他蹣跚著欲站起身來,洛羽見此連忙乖巧的上前攙扶,望著夫子不急不慢的走到竹籬邊,指了指村民,卻又點了點洛羽額頭莞爾一笑道:“人者,臨世達人,生生之意,渾然天成。潛藏之中,果不自知,需,歷事渡難、悟果慧因,方得其道。故,生生之意,斯實思虛,洞虛明實,乃為人也。”

聽夫子之言,洛羽心中頓覺明晰了許多,原來夫子是教他為人之道!

見洛羽一孺子竟瞬間雙目清明,領悟自己之意,他撫了撫花白的長須微笑點頭贊許,隨即望向荷塘處,又指了指塘中荷蓮緩緩道:“人皆知,美之為美,外附於內,亦明,內利形外之理;然,世人皆每美相駁,何為?是為左右爾。故冥,前後天籟因果,則美也!……”

口中不停默默重復夫子的話語,洛羽陷入沉思。不過片刻功夫,只見他眼中精光一閃醒悟過來。望了望已空無人影的身旁,不知何時夫子又靠回竹椅,正悠閑的品茶納涼。

望著院外之景,洛羽已然明白,今日世論,夫子不問學,不問禮,而論為人之德行。這是夫子行父母之教,對於他來說尤勝師教百倍。而無論為徒為子,皆當深領深感之。

其實如今日這般授業,夫子隔些時日便會與他論些處事為人之道。而非洛羽初時想象那般,整天抱書死記硬背,更無頭懸梁錐刺股之憂,但戒尺卻如出一轍,且還要比想象之中的厲害三分。可話又說回來,讀書人讀書自當是要努力考取功名入得朝堂,強國利民。

雖說洛羽未曾親見這神賜大陸的科考是何模樣,但好像自己也只有讀書一途可以選。

要說起這考取功名,趕巧了!今年春陶老村長的兒子陶德陶師兄,只十四歲便中了秀才。好家夥!可把陶村長給樂壞了,連走起路來也帶起了陣陣春風。可也是從那日之後,夫子便不再對陶師兄授課。只言,業已修成,即刻出師,便將陶德趕出的院外。陶村長只當是自己言行無狀招夫子不喜,牽連獨子,自是再三懇求,然夫子卻是堅決異常。但他倒是覺得陶師兄相比讀書,還是更喜歡與錢靈兒多說幾句話來得歡喜……!

就在洛羽思緒之際,夫子溫言道:“今日就到這,余下自己體悟吧。”

微微的鼾聲響起。

洛羽望了望,正要向著正小憩中的夫子行禮,卻被院籬邊突然探出腦袋的陶德嚇的不輕。他一臉沒好氣的望著鬼鬼祟祟的陶師兄,隨即瞪了他一眼。見他殷切的望著屋內,於是呵呵一笑,便自顧自的轉身向屋內走去。

而院籬邊的陶德卻面露期盼的望著洛羽離去,待回過神來時,他緊張的望了望正小酣中的夫子,隨即便躡手躡腳,向著荷花塘邊走去。

……

望著荷塘邊,已經端坐岸邊,正有模有樣提竿的身影,洛羽與錢靈兒相視一眼,連忙跑去。而錢靈兒剛一來到陶德身邊,二話不說就拿起魚簍,抖了抖,竟然空空如也!錢靈兒瞬間滿是失落。

可洛羽卻瞅了眼魚線,面露壞笑的蹲下,拱了拱身旁無比認真的陶德問道:“不用在家溫書?”

洛羽一邊說著,一邊看了看陶德鬢角流露的汗珠,又望向那竟無半粒浮漂的魚線,嘴角慢慢上翹。

許是被身旁洛羽看的心虛,陶德終於不耐煩哼道:“是爹讓我來釣魚的。”

陶德說完,是看也不看洛羽,卻轉臉對著右邊的錢靈兒嘿嘿一笑。而錢靈兒卻不去看他笑的如何燦爛,只看那荷塘中最為嬌艷綻放的一株荷花。陶德見此,略感失落的垂下腦袋。

可就在這時,身旁的洛羽卻是幸災樂禍若有所指道:“嘻嘻,你若釣不到魚,陶叔豈不是要狠狠的收拾你?”

洛羽嬉笑著看了看錢靈兒,又看向陶德,心中腹誹‘小子,還釣魚呢,你以為你是姜太公?我看你是想釣美人魚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