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下一代(第2/2頁)

“多謝舅舅。”

13歲的張少清長成了相貌清秀的少年,性格跟張乃景差不多,溫煦略顯靦腆,靜靜的坐在那裏,很少開口說話。

秦笛問:“少清,你爺爺近來在做什麽?”

張少清答道:“下棋。”

“跟誰下棋呢?”

“我不認識那些人。”

張怡然接口道:“爺爺嫌日子太悶,所以在金樹巖,開了家圍棋館,經常跟人在那兒喝茶下棋,我跟弟弟過去看過,南來北往的人都有。爺爺想教弟弟下棋,弟弟不願學,所以就很少去了。”

秦笛笑道:“少清,你怎麽不願學棋呢?”

張淡儒的棋力不錯,早年的時候算是國內知名棋手,再加上有錢,願意資助圍棋事業,所以當時有“南張北段”的說法。然而到了兒子張乃景這裏,棋力下降了一個档次,只能算是業余高手。再到孫子這裏,幹脆連學棋的興趣都沒了!

張少清望著他,說道:“舅舅,我想跟母親一樣,做個大科學家!”

秦笛有些驚訝:“啊?想做科學家?那可不容易!”

如果沒有他開金手指,秦菱不可能成為諾貝獎獲得者。作為一個土著中國人,生長在這個年代,如果沒有外力加成,怎麽能獲得重大突破呢?

不過,少年壯志不言愁,既然這孩子有志向,秦笛也不能潑冷水,於是他連聲誇贊:“好樣的!你如果真想做科學家,最好跟你姐一塊兒,早早去美國留學!”

秦笛這樣說,並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基於現實狀況,1943年的中國,屬於全面落後的時候,而美國則處於蒸蒸日上的年代,如果張少清留在國內,幾乎肯定做不成科學家!

未來五十年內,中國的科研都在打基礎階段,不可能在高精尖領域投入資金。

少年人樹雄心,立壯志,想做一番大事業,然而經過歲月的摧殘,大多數都淪為虛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