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國恥日(第2/2頁)

按照報紙上的說法,這三位女子,便是沈陽事變那晚陪張學良跳舞的“佳人”。

這首詩給張學良增添了無數罵名,可是卻冤枉了影星胡蝶。因為胡蝶當時沒有去北平,也沒跟張學良跳舞。

《時事新報》的影響力很大,再加上國破家亡,面對外敵入侵不抵抗,這首詩激起了人們的憤怒,胡蝶成了紅顏禍水。

實際上,張學良的不抵抗,不等於所有東北軍都放下槍。

“九一八”事變次日,沈陽淪陷。面對北進黑龍江的日軍,馬占山將軍在省府會議上拍案而起:“守土有責,決不能將黑龍江寸土尺地讓與敵人……”

馬占山率數旅之軍,據守嫩江橋,血戰三天二夜,抗擊進犯齊齊哈爾之敵。

全國各地愛國學生和教師紛紛通電要求北上抗日,請纓殺敵。

關內各地青年學生和愛國同胞,紛紛組織“援馬團”“義勇軍”前往東北,支援抗日。

毀家紓國,舉家抗日,縱強敵環伺,也絕不放棄抵抗。這是當年湧動在白山黑水間不屈的信念。

直至1933年,總數超過30萬的東北義勇軍,在日本關東軍的征剿下頑強抗戰,“白山黑水盡化為赤血之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