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按照朝會的周次時間,秋獵回來的第二日原不必上早朝,但西北戰事慘敗,老皇帝第二日還是宣了各部做了朝會。

不少官員昨夜便得到了風聲,次日一早進了宮,便是為著等皇帝傳召。

今日翰林原本是要忙碌秋獵的相關後續事宜,但朝中出了大事,所有官員都只有把手頭上的政務暫且放下。

方俞見所有官員魚貫而出,紛紛往太和殿前去,諸人皆是一臉凝重之色。

西北從先祖皇帝在時便同中原沖突不斷,崇明帝年輕時曾親自率領雄獅出征,一舉打了個大勝仗,但也只是把入侵西北的蠻夷趕出了中原。

這幾十年過去,蠻夷休養生息又逐漸開始不再安分,先是對朝廷的進貢缺斤少兩,受到訓斥非但未有收斂,甚至還冒犯西北百姓,崇明帝便派了輔國小將軍前去鎮壓。

一路無人言語,氣氛十分沉重,方俞在抵達太和門時,竟見著鮮少在朝會上出現的楚靜非今日也來了。他遠遠的看了人一眼,也不知楚靜非有沒有看見他,烏泱泱穿著朝服的官員列隊行於一處,也著實是難以辨認誰是誰。

今日朝會流程走的簡單,很快便切入了正題。

老皇帝的龍椅被擡到了殿門外,一改秋獵之時的祥和,今聲音十分蒼厚而充斥著慍氣:“今西北蠻夷小族不甚安分,既是未屢昔年戰敗的條例,今又創我朝大將,實不可姑息!”

“陛下,若要再戰,恐怕還得朝中另派將領。輔國將軍蕭從繁已於戰時重傷,西北醫師鮮寡,不如召回京中休養。”

方俞個兒高略占優勢,便是不伸脖子也能瞧見於老太師一臉憂恍之色。

四王也登時跳了出來:“父皇,兒臣認為不妥。昔時父皇同輔國將軍委以重任,今戰敗本辜負了父皇厚望,未懲怎反恩賞回京養治。便是因鎮守於軍中,一則穩定軍心,二則待朝中再派將領前去之時也好從旁輔助。”

方俞對四王的印象原本就不甚好,張著一張嘴叭叭兒的說,是半分對臣子沒有體恤之情,他很想替輔國將軍說句話,奈何人微言輕,在朝會上連發言的機會都沒有。

“輔國將軍臨危受命,新婚不久便撇下嬌妻遠赴西北,輔國府世代效忠,戰事不勝則敗,此乃兵家常事。還是得把將軍召回,待休養好他日也可更長久的效忠陛下,若是因一時之失便滯將領於蠻荒苦寒之地,實乃傷將士的心啊。”

兵部尚書說了一句人話。

“西北戰事何等大事,如何為一時之失,尚書大人未免把事情看的太輕了些。輔國將軍府受隆恩多年,效忠乃是為人臣子的應當做的,怎還拿出做功嘉獎起來。”

兩邊人各執一詞,方俞都聽得頭痛,更別說老皇帝了。

“諸愛卿皆為朝著想,今爭論的是輔國將軍當不當召回休養,對出兵再戰一事倒皆為認同。此事容朕從長計議,便先議派何人出征西北吧。”

皇帝一言打斷了諸人的爭議,方俞也微微吐了口氣,總算是找到了重點,爭議焦點都偏了,也不知這些人爭論個什麽勁兒。

半晌朝中一片安寧,未有一人自請出征。這場景就像是剛才老師講題講的唾沫橫飛,同學們也議論的特別熱鬧,然後老師突然提問要學生起來回答問題,教室裏死一般的寂靜。

老師循循善誘學生自行舉手作答,學生非但不舉手,甚至還低下頭默默祈禱老師不要抽到自己。

好半晌後,還是於太師見皇帝下不來台,作為文官左右他是不可能領兵出征的,於是便可暢所欲言:“西北蠻夷修生養息多年,這些年吸取戰敗經驗,一直都在養馬囤糧,昔年的騎兵今更是神勇。我朝適宜養馬之地並不甚之多,抵抗起西北彪悍的騎兵,實乃是困頓重重。”

於太師此言道出了所有人的心聲,西北蠻夷之族個個彪悍壯碩,雖百姓不甚之多,但以一敵三,且西北邊族適宜養馬,蠻夷馬匹精良,戰鬥力驚人。

紀朝出兵一方面是為了抵禦外敵,另一方面也是想拿下西北的蠻夷,屆時也可自行養馬。但今下顯然是維護本朝的威嚴都困難,更別提拿下西北了。

武官不甚敢領兵前去,眾所周知蕭從繁自小就被老將軍領進了軍中,兒時便戰功赫赫,他都吃了西北蠻夷的跟頭,其余人如何敢貿然領命前去。雖說武官升職絕大部分還是因為打仗,可高官厚祿也得有命去享啊。

“朕已閱西北的戰事回函,蠻夷卻兵強馬壯,不遜於昔年。”老皇帝微微搖了搖頭,想當初先祖皇帝何其英勇,別說是一個西北小族,便是邊疆的強族聯合了眾小族意圖攻打中原,照樣被先祖皇帝打的再不敢冒頭,可惜了後重科舉,輕慢了武官,今已是大不如前。

他身心有些疲憊,若是自己再年輕個十歲,今日何患無人,便是自己即可禦駕出征。看著滿朝文武,他忽的便念起蕭家的好來,西北犯朝時,他一開口,蕭從繁便自薦出征,哪是今日這般沉默推諉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