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9章 康德變法(第2/2頁)

康德要確保改革成功,把大清從廢墟上重新復興起來,必須先壓制這些力量,不能讓他們影響自己的改革施政。而隆科多不僅是大清重臣,更是軍中大將,如果他站在改革的對立面話,對於康德來說不是什麽好事。

所以,隆科多是必須要拉攏的,康德在見隆科多之前甚至想好了萬一隆科多反對改革的後手,如果到了那種地步的話,為了大清說不得康德就會對隆科多下手,而現在隆科多表面態度支持自己,這是最好不過的結果了,這讓康德心中大為滿意。

康德是一個說幹就幹的人,既然確定了要進行改革,幾日後很快就行動了起來。

正如同康德所想的那樣,當他向王公大臣們宣布了大清改革的想法後,贊同者有,可反對者同樣不少。

對於大清的改革,這些反對者直接就把祖制給擡了出來,叫囂著康德如此是違背祖制,是要從根子上毀了大清。如果學大明那麽做,大清還是原來的大清麽?到時候這大清不亡也亡了,所以改革是萬萬不能的,如皇帝一意孤行改革的話,他們絕對不同意。

對此,康德早就有所準備,毫不遲疑地痛下手去,無論是誰凡是反對改革者一律處置。一時間,被康德囚禁甚至殺頭的王公大臣就有十幾個,其中還包括了幾個地位極高的大臣和皇族成員。

當這些人的人頭落地,兵權又牢牢握在康德的手中,軍中大將基本都是康德的人,甚至包括隆科多這種重臣也旗幟鮮明地站在皇帝這邊的時,反對改革的聲音幾乎一夜間就從清廷內部消失了,從而取而代之的是贊同。

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康德徹底整肅了清廷內部,消滅了反對派,從而取得了改革的第一步基礎。

隨後,康德宣布調整八旗制度,把原本八旗旗主的制度全部收歸於皇權所有,這樣一來徹底從基礎上廢掉了八旗旗主能夠和皇權抗衡的資本。

在康德看來,八旗制度就是一把雙刃劍,當初建興能夠用這個制度威脅康熙,從而登上了太子和皇帝的寶座。而康德也利用了八旗制度逼迫雍正妥協,從而從雍正手中獲得部分皇權,為自己後來登上皇位打下基礎。

可是現在康德已經是皇帝了,就算在大明那邊去了帝號,他關起門來依舊是老大。

所以在他眼裏,八旗制度這種落後的制度不僅是改革的阻礙,更是可能未來威脅自己皇權的工具,必須要在正式推行改革制度的第一步廢除八旗,可直接廢除八旗有些說不過去,滿清之所以能夠當年取得天下,八旗是功不可沒的,而且滿清王公貴族的權利和地位也來自於八旗,一旦沒了八旗他們就徹底失去了基礎。

從這點來說,康德完全廢除八旗制度的時機還不成熟,但他可以先改革八旗制度,收八旗權利為皇權所有,康德是必須要做的。

處理八旗後,康德依造大明的制度著手開始改革。上書房制度暫時不動,大明有軍機處,大清的上書房雖和軍機處有所不同,可只需要對職權進行調整即可,除此之外康德按大明例子建立了總參謀部,選拔年輕軍官和軍中大將進入總參謀部,以確保軍權牢牢掌握的皇帝手裏。

此外,組建建設兵團,對西域進行屯田開發,以確保基本需求。

對於軍隊方面,加大新軍的編練,由最初的八旗、綠營等按大明的例子改制為大清新軍,多造多練火器戰術,適應新的戰法。

對於商業方面,大清以前是看不起商人的,對於商人也是有頗多限制。而現在康德頒布了鼓勵商業的詔書,意圖用商業來彌補農產的不足,以增加朝廷收入。

西域原本就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康德雖然失去了中原,但手上依舊有不少從中原遷移過來的軍民,這些軍民的如果僅僅只是屯田的話未免有些大材小用了,除去建設兵團和新軍外,商路的重建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打仗打的就是錢糧,大清通過並吞西域掠奪了不少物資和財物,可這些東西總不能只出不入,要想重振大清,必須要有財賦來源,而在失去中原之後,大清的財賦來源早就不多了,所以說商業是最能見效,也是現在大清唯一可以依靠的方面。

在這些林林種種的改革措施之下,康德還在考慮另一個問題,那就是西域並不安全。

一旦大明繼續西進,大清的危急依舊存在。何況改革也不是立竿見影的,再說大清的改革究竟能起到多少效果,什麽時候才有成果,這些康德心裏也沒底。所以康德思來想去除了西域他必須再要弄一個安全可靠的地盤,只有這樣大清才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