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9章 新的改變

朱怡成任命史貽直為刑部尚書並非心血來潮,在他心裏史貽直一直都是個人才,而且在當初史貽直在軍機處幹的不錯,要不然朱怡成也不會後來在廖渙之離開軍機大臣位置後特意把史貽直提拔上來,讓他來領軍機。

後來史貽直從首席軍機之位下去,黯然離開京師其實也並非他的能力不足,而是史貽直其他方面的欠缺,再加上他文人出身潛意識中對於一些事物的天然排斥和理想化。

所以從這點來講,史貽直其實當一部主官或者是普通軍機大臣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他做不了一個首席軍機大臣的職務,因為作為首席軍機大臣所考慮問題的出發點遠比一部主官和普通軍機大臣來得更為全面,史貽直當初的失敗就是這個原因。

而現在經過兩年多的沉澱,史貽直已經脫胎換骨了,現在的史貽直不要說為一部尚書,就算重新做首席軍機大臣也是可以勝任的。

當然了,讓史貽直再為首席軍機大臣這是不可能的,朝廷的規矩就是規矩,朱怡成就算是皇帝也不會去破壞。一旦規矩破壞了,那麽規矩就不再成為規矩,況且如今的軍機處運作順利,史貽直再入軍機非但會影響到軍機處內部的平衡,同樣也會把史貽直放在一個很尷尬的位置上。

所以說,朱怡成才會作出讓史貽直擔任刑部尚書的決定。這個決定他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倒不是之前的刑部尚書做的不好,僅僅從這個職位而言,之前的刑部尚書並沒做錯什麽,要不然朱怡成也不會讓他遷為右都禦史了。

讓史貽直當刑部尚書,那是因為朱怡成對史貽直有大用,並且要用史貽直來對現在的刑部進行調整和完善。

大明的朝廷各部結構起初是按照前明來設置的,同時和滿清的結構基本相同,只不過在有些細節方面稍有差異罷了。

在大明復國後,朱怡成逐步對原來的結構進行調整。其中軍方的調整最大,朱怡成不僅在兵部之外設置了總參謀部,以總參謀部的職權來分兵部的部分權利,從而把軍權從文官手中部分轉移到皇帝的手裏。

此外,朱怡成借用五軍都督府的名義設置了陸軍部、海軍部、總後勤部、預備役等部門,以用來進一步完善軍制和控制軍隊。再加上新軍逐步取代原本的陸軍,大明軍制也在此一步步得到完善。

除軍方外,外交部、商部、鐵道部、國稅司這些部門的建立也進一步細分了原本各部的職能,更能符合目前大明日新月異的變化,從而讓大明政府有更好的運轉。

而現在,朱怡成準備從刑部下手了,對於目前大明而言,刑部雖然在原本六部中排名中等,可實際上刑部卻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部門,要知道刑部幾乎是公檢法司四合一的部門,其權利極大。

大明現在所使用的法律是《大明律》,《大明律》是當年朱元璋時期確定的律法,一直沿用到前明滅亡。

滿清入關後,滿清按照《大明律》的基礎上制定了所謂的《大清律》,但實際上其本質並沒有太多變化,僅僅在一些方面按照滿清的利益進行修改而已。

朱怡成復明後自然廢除了《大清律》,重新啟用《大明律》,但《大明律》經歷四百來年的時光,對於目前的大明在許多方面已經不適用了,為此朱怡成在采取一系列政策的同時也進一步修改了《大明律》中的一些內容,以讓其進一步完善。

但這樣做其實只是修修補補罷了,現在的大明正在高速發展之中,《大明律》對於大明的前進腳步已經明顯跟不上了。何況,隨著工商的不斷發展,還有外交的變化,大明和世界的接觸等等,這些都是之前沒有的東西。

根據目前情況來看,許多政策在實施,又或者大明對外對內的變化中實際和《大明律》有沖突的地方不少,這導致許多方面的不便,更造成了一些案件無法順利判斷和處置。

沿海一帶和大城市還好,內陸和偏遠地區就麻煩了,再加上一些地方官員為了不出問題直接按照《大明律》的條文來進行處置,從而導致一些問題的不斷出現,所以朱怡成決定重修《大明律》,從而徹底完善新的律法以適應這些情況。

此外,除了《大明律》外,朱怡成還要對工商、稅務、文化、對外政治各方面修訂各項律法,作為《大明律》的補充。

這是一項極大的工作,同時也是一項極重要的工作。這樣的工作不是普通人能夠完成的,必須要有一個能力極強,對朝堂和地方事務精通,對法律極其了解,還能夠溝通各部的人來進行主導。

想來想去,朱怡成這才選中了史貽直,要知道史貽直在朝廷中無論能力和威望都是足夠,何況史貽直原本就是搞法律出身,再加上他之前擔任過左都禦史,又入過軍機,還曾為首席軍機大臣。現在,史貽直在兩年多的時間內幾乎踏遍了本土各地,對於地方事務也極其了解,從這些方面來看,史貽直都是最為合適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