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8章 蒙古之戰(一)

鄂爾泰成了順義王,現在蒙古除去科爾沁外,其余各部從名義上已經歸屬於大明,但這種名義上的歸屬並不是真正的歸屬,大明要真正掌控蒙古並不是那麽容易的。

為了控制蒙古,現在的大明已經做了許多工作,從經濟、文化各方面逐漸對蒙古滲透,同時拉攏一些中小蒙古部落。不過這個工作是長期的,在短時間內想要奏效並不容易,而且在執行過程中還會遇到很多不確定因素。

再者,鄂爾泰現在是蒙古名義上的共主,這對於大明而言既是好事也是壞事。

說是好事,那是大明只需要通過鄂爾泰來維持對蒙古的歸屬權就夠了,這也是之前朱怡成冊封鄂爾泰為順義王的主要原因,只要鄂爾泰歸順大明,那麽整個蒙古也就成了大明的國土。

說是壞事也很簡單,鄂爾泰不是普通人,此人能文能武,而且胸中韜略遠比蒙古人強得多。要知道鄂爾泰原本可是建興皇帝的上書房大臣,上書房大臣在前明就等於內閣閣老的存在,放在現在的大明也等同於軍機大臣。

這樣一個人在蒙古,而且還控制了許多蒙古部落,這對於大明怎麽會是好事呢?誰又能確保現在歸順大明的鄂爾泰將來沒有反復?

再者,大明也不希望看見一個擁有共主的蒙古存在。相比現在的情況,大明更希望蒙古各部是分裂的,是相互敵視的。這樣的蒙古才更便與大明控制,也更能讓大明放心。

董大山現在需要做的就是逼迫科爾沁部和怡親王部和蒙古各部開戰,只要這一仗打起來了,一來能導致蒙古部落之間的廝殺和仇恨,二來也能通過這場戰爭分化蒙古各部。而其三,董大山認為只有死的蒙古人才是好的蒙古人,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正是這個道理。

蒙古人和蒙古人之間打的越厲害,尤其是怡親王部卷入其中,這對於大明就是越好的結果。

等到雙方打出火來,到時候董大山的明軍就可以穩穩當當地出來收拾殘局。如果打的不激烈也沒關系,董大山在一旁也不是擺著看的,況且山西的嶽鐘琪也在虎視眈眈,明軍自然有辦法在其中挑撥,讓局勢向大明有利的方向發展。

如果不出意外,這場戰爭必然使得蒙古各部元氣大傷,而蒙古各部原本就不團結,再加上戰爭的損耗對於召集各部出兵的鄂爾泰也會有所怨恨。

這樣一來,整個蒙古就自然不可能再和現在一樣了,當鄂爾泰的實力和掌控力削弱,蒙古各部出於自己利益考慮而開始投向大明的時候,那就是大明開始真正掌控蒙古的機會了。

對於這個計劃,其實董大山在決定出兵蒙古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下來了。董大山不是普通將領,他可是前軍機大臣,在戰略眼光上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同時戰爭的目的不僅是戰爭,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對於這個道理董大山比任何人都明白。

尤其是現在,當董大山得知皇帝賜婚的消息後,他很清楚對於蒙古這戰恐怕是他最後一次領軍作戰了。打完這一仗後,董大山就要回京述職,從而退出現役,之後的日子董大山再也沒有機會領兵了,充其量在朝中掛個閑職,就如同現在的廖渙之一般。

所以這最後一戰董大山尤其用心,他要用一場無可挑剔的勝利讓所有人知道他董大山的威名,從而給他的軍事生涯留下濃厚的最後一筆。

在約束部隊不得提前對科爾沁和怡親王部進攻的同時,董大山還給賀大淵發去了命令,命令賀大淵對科爾沁右翼前旗做出試探性的進攻,逼迫科爾沁右翼由西部繞道南下,從而兵不血刃地拿下科爾沁右翼前旗地盤。

董大山這麽做可以說是故意的,他為了擔憂科爾沁和怡親王部在和蒙古各部聯軍作戰中兵力不足可是煞費苦心。他這樣的用心良苦不知道諾捫額爾赫圖和怡親王能否理解,假如他們得知後又是否會感謝董大山呢?對此董大山倒是很大方,所謂做好事不留名,也就只有董大山了吧。

諾捫額爾赫圖的動作極快,何況蒙古人本來就是草原民族,他們的家當都在馬背上,財物也就是那些牛羊而已。

當幾天後,諾捫額爾赫圖派出的親信逐一傳回來消息,得知有幾個部落在收了他的金銀後略有放緩姿態,雖然沒有答應真正給科爾沁放開一條生路,但也對於科爾沁現在面臨的生死存亡表示同情。

這個態度對於諾捫額爾赫圖來講已經足夠了,蒙古人的想法同樣作為蒙古人的諾捫額爾赫圖最清楚不過,對方這是告訴他讓路是不可能的,不過真的打起來看在金銀和交情的份上出工不出力卻是沒有問題。

心中暗暗高興,諾捫額爾赫圖的把握多了幾分,這時候再也不遲疑了,他僅僅留下幾千騎兵對東邊的明軍進行牽制,隨後率領主力部隊和整個部落開始向西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