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2章 人口人口(上)

“此事軍機處連同吏部一起整理個具體章程,此外戶部那邊也需告知,弄好後遞上來。”朱怡成如此說道,這件事雖然大方向他沒有異議,不過具體如何實施還需仔細斟酌。

再者,這事不僅牽涉到吏部,更牽涉到戶部,雖說新明不同本土,總督衙門的權利相比本土封疆更大些,但官員俸祿等等從一開始朱怡成就限制不得通過總督衙門直接發放,必須由中央財政撥款處理,這是為了避免新明總督權利過大,尤其是通過這方式掌握新明全部財政,並且通過這種方式私下施恩或者卡住新明官員俸祿。

朱怡成向來不相信所謂的人治,在他看來清官固然難得,可清官卻不一定就是好官能吏,在歷史上往往許多清官留下的僅僅是其清廉的名聲,但在政務上卻沒有什麽實際的成績。

反倒是一些所謂的貪官,其中能吏者可是不少。當然了,朱怡成這種態度並不是對貪官聽之任之,要不然當年福建案也不會鬧得如此之大,這些年大明對於吏治方面一直非常嚴厲,其目的就是避免貪汙腐敗現象出現。

歸根結底,朱怡成是要用律法束之,用後世的話就是法制。制度的實施才是長遠的,何況作為一個皇帝,他必須要放眼未來。

這世界上所有人終究難逃一死,朱怡成就算是皇帝也是這樣。所謂的萬歲根本就不存在,歷史上的皇帝能有活過七十的少之又少,朱怡成不得不為未來考慮。

雖說如今的太子無論從品行還是教育各方面來看都讓朱怡成滿意,而且他也制定了未來皇家子弟教育制度,但世界上的事是無法面面俱到的,哪怕朱怡成又多麽英明神武,一旦他故去後,未來究竟怎麽樣誰能保證?

所以說,建立制度,完善法制觀念,尤其是一些必要的程序都是必須的,這是保證大明未來繼續發展的基礎,也可以避免一旦出現不合格的皇帝,大明依舊能夠以制度健全的慣性前進,而不是出現斷崖式的崩塌。

“臣明白,容臣同吏部、戶部溝通後整理出條文承於皇爺。”

“官員之事暫且如此定,對於移民你有何見解?”朱怡成點點頭,轉而問起了王東要求繼續增加移民的問題。

“這……”蔣瑾遲疑了下,輕聲回道:“回皇爺,眼下遼東那邊正是缺人之時,雖有朝鮮人口填充,但我大明子民才是基礎,這點之前軍機處已同皇爺稟報過。”

“這事朕知道,遼東的移民不得減少,相反還得大力扶持。朕是問,在不影響遼東移民的前提下,是否可以增加新明的移民數額。”

蔣瑾皺眉思索了片刻,微微搖頭道:“皇爺,如今我大明已入盛世,江南、直隸、兩廣、湖廣、中原甚至包括西南、西北等地百姓安居樂業,無不稱贊皇爺恩德……”

“之前朝廷向新明移民,其選者大多都是戰亂流民或失地百姓,這些人為了生計前往海外。而如今已同往日不同,百姓日子好過了許多,再加上這些年工商發展,普通百姓就算不種地也有依靠工商做工養家的能力。我大明百姓向來眷戀故土,要讓他們棄鄉遠走海外恐不太容易,何況遼東那邊又……臣惶恐,臣一時間也想不出什麽好辦法來,還請皇爺責罰。”

擺擺手,朱怡成制止了蔣瑾繼續往下說,坐在位置上默默沉思著。

蔣瑾的話並不是沒有道理,而且他說的也是實在話。如今大明雖然看似強盛,可實際上全國人口數量並不太多,按照何顯祖之前向朱怡成的匯報,以黃冊登記統計記錄,包括朝鮮在內全國人口不到四千萬。

四千萬的人口,並沒有算上新明那邊,這個數額看起來似乎不少,可其實對於正在擴張的大明而言這些人口數額遠遠不足。

按照軍機處之前送來的文件來看,僅僅遼東那邊起碼移民三百萬左右,以遼東如此廣闊的地域,移民三百萬僅僅也就是遼南而已,而且未來這個數字還會不斷增加。

眼下遼東移民因為從戰略考慮,從朝鮮向遼東進行部分移民,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雖然是大明為了徹底控制朝鮮,以減輕朝鮮內部階級對立的手段。可從另一方面來看也是大明的無奈,因為大明國內的高速發展使得百姓生活日漸越好,老百姓有地種,有工作,能養得起家,自然也不願意離開家鄉遠赴千裏甚至萬裏之外。

何況目前朝鮮的總人口並不算多,按照李朝的統計,整個朝鮮人口不過二百萬而已,可不要忘了朝鮮擁有三千裏江山,由此可見朝鮮實際上根本問題是之前的階級矛盾,而不是人口數量。

二百萬朝鮮人,就算把這些人全部搬到遼東還是依舊不足,何況大明也不會這麽做,按照軍機處的統計,朝鮮移民最多也就十二萬戶,大約五十萬至六十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