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5章 立場有異(第2/2頁)

說到這,孫嘉淦又道:“雖說商行的船只比不上我大明海軍,可要從運輸能力而言倒也是不差,再加上我大明中跑朝鮮的商行不少,如能動用起來也許更為便利一些……”

“錫公!這是國事!國事那裏能拿來談買賣的!”聽到這史貽直直接開口打斷他的話,表情很是不悅。但很快,他又放緩了語氣,嘆聲道:“你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可遼東之戰事關重大,當年我大明用寧波商行一來是無奈之舉,二來寧波商行不比其他,皇爺對此也有把握。而如今我大明海軍已經縱橫四海,如此大事何需用商人出面?這樣吧,你去同海軍那邊商議一下,讓他們想辦法保證解決,如果再不行,我親自出面,我就不信了,如此規模的海軍還調不出些運輸船來?”

見史貽直說到最後有些情緒,孫嘉淦也不好繼續勸,只能無奈地點了點頭答應下來。

雖然史貽直和孫嘉淦都是文人出身,又同屬於清流,兩人平日的關系也很是不錯,不過他們之間還是有些區別的。

史貽直此人少年成名,今年僅僅三十七歲而已,他比孫嘉淦要小了一歲,兩人年齡相仿,可出身不同。

史貽直是江南人,家境不錯,少年在鄉間就有神童之名,科舉也是極其順利,如果不是朱怡成後來在江南起兵,恐怕史貽直早就在清廷那邊一路坦途了。而歷史上的他同樣也是如此,史貽直中了進士後先是授檢討,後歷充雲南主考、廣東督學、贊善、侍講、太子庶子、講讀學士,直至到內閣大學士和兩部尚書,直入中樞。

可以說史貽直這一路走來基本沒吃什麽苦,再加上他的性格養成了清高和固執的脾氣,更重要的是他在大明沒當過地方官,被朱怡成看中後一路高升,由言官位置上直接就做到了左都禦使的位置。

但孫嘉淦不同,孫嘉淦出身貧寒,科舉更是坎坷。相比一帆風順的史貽直,孫嘉淦要艱難許多。在大明出頭後,孫嘉淦從基層做起,更當過地方主官,在入軍機之前他就是順天府尹,深知地方政事和民間大小事宜。這同未有基礎工作經驗的史貽直是不一樣的。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兩人雖然同屬清流,脾氣也相投,但兩人看待問題的立場還是有著一些區別。

相比史貽直,孫嘉淦更注重實際,雖然他也對於商人階級的現狀有些不滿,可在很多情況下他依舊能夠從實際出發考慮問題,而不是簡單的否定或者拒絕。

原本,孫嘉淦今日是打算同史貽直商議一下這事的,沒想到史貽直的反對態度會如此激烈。

既然史貽直不同意,那麽他也只要先同海軍那邊溝通,可海軍那邊的情況孫嘉淦也是知道一二的,倒不是海軍拒絕協助,而是的確有些難度,要不孫嘉淦也不會考慮用商行這個問題。

心裏暗嘆了一聲,其實孫嘉淦倒沒有生氣,只是覺得自遼東戰役打響後,史貽直的心態和以往有所不同。

為什麽會這樣,其實孫嘉淦的心裏也清楚,那是因為之前那件遼東滿清主動來降的事鬧出來的。

這件事給予史貽直的打擊是顯而易見的,可就算如此只要皇帝依舊讓他在首席軍機之位坐著又如何呢?作為臣子,皇帝的心思如何臣子又如何能猜得透?之前的事雖說朱怡成對史貽直可能有些不滿,可畢竟他是朱怡成選定的首席軍機大臣,再加上皇帝表面上讓他負責談判,暗中依舊布置軍事,從大局來講也並無不妥。

要知道孫嘉淦當日是支持談判的,可現在戰役打了起來,作為軍機大臣必然要以國事為重,更要以皇帝的意志為出發點。而像史貽直如今這個樣子,作為好友的孫嘉淦不由得為他擔心,生怕他鉆了牛角尖出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