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4章 東山君

黃滔渙的血腥手段把朝鮮人給嚇破了膽,那些原本還打算同黃滔渙“講講理”的朝鮮官員個個哪裏還敢反對?躲在家中提心吊膽,生怕有什麽不好的言論傳到黃滔渙的耳朵裏就此掉了腦袋。

也正是黃滔渙的鐵腕手段,使得漢城等地的秩序很快從混亂恢復了正常,再加上黃滔渙雖然手狠,但他下手中都是些朝鮮的官僚和地方大族,再加上一些只懂得之乎者也卻絲毫不體恤民生的讀書人,反而對普通朝鮮人,尤其是那些失地的朝鮮百姓極好,不僅在拿下漢城後主動開倉救濟災民,更在前些時候宣布了一項政令,而這項政令就是朱怡成所授意的朝鮮百姓只要願意歸化大明,大明朝廷可幫助他們移民遼東,不僅給予耕作的土地,還直接免稅十年,甚至還能白送農具和耕牛這些物資。

這道政令下達後,整個朝鮮幾乎全沸騰了起來。要知道李氏王朝在朝鮮雖享國三百多年,可朝鮮的階級矛盾異常激烈,普通朝鮮人的日子很不好過,何況朝鮮又是一個山地多平原少的國家,再加上官員和地方大族的壓榨,每年流離失所的朝鮮百姓不在少數。

對於大明,朝鮮人的感官是非常復雜的。不管上層人群是如何看待大明,但在下層人群中對大明擁有好感的不在少數,甚至有許多朝鮮還曾經感慨過,為何自己此生不是大明人的說法。

現在,大明占了朝鮮,這些下層群體對誰主政絲毫不在意,他們所關心的只是自己的一日兩餐而已。而現在,大明直接給了他一個改變未來的機會,只要他們同意馬上就能成為大明人,更能分得自己的土地,能夠前往大明開始新的生活。

至於遼東地處北方,氣候苦寒,這種情況對大明南方的省份百姓來講或許有些看不上。畢竟現在在大明,大明人的生活選擇早就不同往日,隨著這近十年來的改革,普通大明百姓吃飽飯已沒太大問題,就算沒有土地也可以去工廠做工,又或者學著行商做些買賣。

而且大明的科學也逐漸在民間有了基礎,人們改變生活不僅只是以前讀書一條出路。何況朱怡成在恢復科舉的起初就定下了新的規矩,只讀聖賢已不再是大明普通人的獨木橋,那些善於動手的工匠也一樣能夠成為真正的朝廷官員,甚至由此改變一切。

再加上大明海外領土的不斷增多,無論是移民新明又或者呂宋和其他地方,大明百姓也能找到新的出路。所以對於寒冷的遼東,除了少部分大明百姓願意去外,反而大多數人另外有著更好的選擇。

但朝鮮人不同,在朝鮮人看來遼東和朝鮮的地理位置接近,氣候也沒什麽區別,而且由朝鮮去遼東遠比去其他地方更為便利。所以當大明在朝鮮的這道政令發布後,頓時引起了無數朝鮮百姓的歡呼,數以萬計的百姓恨不能馬上插上翅膀就移民遼東,從而由朝鮮人成為新的大明人。

正是這樣,黃滔渙的軟硬兼施,讓朝鮮人簡直不要不要的。而由此把整個朝鮮牢牢捏在手裏,而現在朝廷對遼東的戰略馬上就要展開,作為身負重任的黃滔渙只需要把漢城的事同自己的副手汪文交代清楚,這才可放心北上。

幾日後,黃滔渙離開漢城,把政事移交給了汪文,汪文就此以駐朝鮮參贊大臣的名義代行朝鮮大臣之職,繼續推行黃滔渙在朝鮮的策略,同時拉攏崔錫恒等主動投靠大明的幾位朝奸,以穩固大明在朝鮮的統治。

按照之前定的策略,一切如常即可,但誰想到半月之後傳來了一個壞消息,讓汪文感到棘手。

“你是說李焞不行了?”這一日,汪文正在處理政事,朝鮮領議政,也就是相當於前明內閣首輔的崔錫恒匆匆趕來匯報了一個情況,聽完崔錫恒的所說,汪文頓時一愣。

崔錫恒的神色極不安,點頭稱是:“大王昨晚還好,今日一早宮中有人發現大王氣色有些不對,報來之後下官派太醫前去診治,可太醫剛到宮裏還未來得及看診,大王就吐血昏迷了,而今宮中已亂成一團……”

聽到這話,汪文眉頭緊鎖,李焞的身體已經垮了幾年了,這兩年早就不能理事,要不然也不會在之前把政務交由太子處理。更不會之後又搞得朝鮮兩派爭鬥不休,導致朝鮮變成如今的局面。

要知道李焞這個國王雖然沒什麽大作為,但他在朝鮮各代國王中在位時間算是長的,再加上李焞的處政平衡手段不錯,在他在位之時雖然因為玩弄手段導致朝鮮政壇矛盾重重,但他國王之位倒是借此坐得穩當。

眼下朝鮮幾乎已經變了天,李氏王朝的直系繼承人也因為兵變的原因被屠殺幹凈,再加上整個朝鮮落到了大明手裏,住在景福宮內的李焞僅僅只是一個象征,卻沒了絲毫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