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45章 修文楊寒

貴陽以北五十裏的,這裏是屬於修文縣縣城,此縣是康熙二十六年設立,最初屬古之夜郎國,後來被劃分為貴州宣慰司的屬地,之後朝廷取消宣慰司改土歸流,在此設縣。

修文縣在開陽和貴陽之間,其處地形復雜,又是各方勢力交匯之處。田仁統死後,開陽大亂,各方土司和頭人爭奪田仁統留下的“遺產”,從而導致沒人再去顧及修文縣的情況。

之後在退回雲南的貝和諾指使下,修文縣更直接被甩給了地方,緊接著趙弘燦部由東而進,直取貴陽,至於高進部由西北向南,一路打到了貴陽附近。由於雙方之前有協議,高進並沒占據貴陽,而是把貴陽讓給了趙弘燦,但貴陽以北的區域,除開陽等地外,基本都落在了高進的手裏。

嶽鐘琪由四川而處,在進攻清軍的同時趁勢拿下了貴陽以西的一片區域,這樣一來圍繞貴陽這個貴州最重要的核心地帶,導致了明軍、趙軍所部、高進部和地方土司、頭人勢力,這四方力量的匯集點,其中貴陽以北五十裏的修文縣就是交匯的中心區域。

正是因為各方勢力的匯聚,反而給了修文縣一個得天獨厚的機會,那就是各方在無法確保贏得對手的情況下,都把兵力布置在修文縣的周圍,反而導致修文縣成了一個力量的緩沖地帶。

所以說,高進選擇以修文縣為會晤地點也是考慮到這個因素,雖然高進部和明軍並沒有產生實際沖突,從名義上雙方也勉強算是盟友。可實際上隨著趙軍各部的投入大明,高進部的存在已成了一個嚴重的問題,未動手的雙方其實心裏很清楚,如果無法達成目的的話,那麽之間真正翻臉的時間不多了。

從嶽鐘琪的內心來講,徹底解決高進部是一個選擇,但這個選擇暫時是無法完成的。何況為了整體大局,嶽鐘琪並不希望現在高進部就同自己翻臉,再加上高進部的特殊原因,嶽鐘琪還是希望找一個妥善處理的辦法,至少得先穩住高進部,這也是他最終同意會晤的原因。

五日之後,在修文縣城,滿清之前留下來的縣太爺楊寒忐忑不安地帶著幾個衙役站在大開著的城門前,一張臉如同苦瓜似的,整個人看上去就是很不好的樣子。

貝和諾撤離貴州,楊寒作為地方基層官員並未隨軍同行,反而是被當成了棄子留在了修文縣。說起這個楊寒也是倒黴,要知道修文縣在貴州當地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且又離首府貴陽不遠,進士出身的楊寒能在修文當官,說起來不算差,只要熬上幾年,政績能過得去的話,那麽就有機會得到高升。

只可惜楊寒的運氣不好,他擔任知縣沒多久這天下就大變了,緊接著大明南方崛起,滿清節節敗退,最終甚至失去了中原之地。

隨後,貴州的變化更是讓人目不暇接,尤其是田仁統聯合地方土司和頭人成了氣候,滿清直接封其為宣慰司,並占據了開陽之地。田仁統占了開陽後就如同土皇帝似的,對於地方政令陽奉陰違,再加上之後的局勢變化,就連貝和諾也耐何不了他。

修文縣雖離貴陽不遠,而且如今已設縣,但從歷史來講卻是屬於宣慰司的屬地。這就造成了田仁統一直意圖把修文並吞的想法,而貝和諾卻考慮到清廷的地方控制,讓楊寒無論如何要為清廷掌握住修文縣,所以從那時候起,修文縣就成為了兩派勢力交匯之處,並且卷入了爭奪的旋渦。

在那些日子中,楊寒是苦苦支持,好不容易在把持住了修文縣城,但除去縣城之外,城外的許多地方卻被田仁統以地方命令逐一侵占。不過靠近南方的區域還好,至少貝和諾派軍隊協助,田仁統又不敢和貝和諾完全翻臉,這才保住了修文縣名義上的掌握。

這也是貝和諾走之前沒有通知楊寒的原因,說白了楊寒雖然在修文有功,可以他的官位來講只是一個小卒子罷了。讓楊寒繼續留在修文,可以保證貴陽大軍的安然撤離,並且能夠麻痹地方,就這樣楊寒在根本不知道的情況下,稀裏糊塗就成了棄子,等他得知真相時一切都晚了。

接下來整個貴州就面臨著清軍撤離後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時楊寒已經做好了投降的準備,無論是明軍或者趙軍各部又或者高進部,只要有一方力量要占領修文,那麽根本無法有力量抵抗的楊寒必然會直接投降,從而加入對方勢力。

但陰差陽錯,因為之前所說的那些原因,修文縣反而成為各方的緩沖點,各方勢力並沒有直接拿下修文的想法,相反把修文縣這個地方當成了交匯處,並各自默認了修文縣的存在。這在各方戰略部署上來看自然是合適的,可卻讓楊寒暗暗叫苦不叠,更為之無比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