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雙管(第2/3頁)

形勢已頗為不妙,然而更糟糕的事還在後頭,岑彭開張之際,漢中的馬援也沒閑著,趁著蜀軍重兵堵截岑彭,馬援一舉攻克白水關,再下葭萌,五萬魏軍,兵臨大小劍山!

……

“巴蜀都守不住了。”

得知魏軍兩路開花,馬援部已取葭萌關後,成家丞相李熊如此嗟嘆,立刻連夜入宮謁見公孫述。

然而侍從卻言公孫述正在召見其他人,李熊焦急地等待許久後,天色蒙蒙亮時,卻見成家大司馬延岑從宮室中走出。

延岑乃是降將,原本奉命守備漢中,馬援破陽平關,殺荊邯後,延岑不戰而走,逃回成都,但據他所說:“臣不願屈降於魏,從敵軍中殺出一條血路,方能生見陛下!”

公孫述信了延岑,不但沒有懲罰,反而將他視為忠良表彰,讓本是空銜的“大司馬”漸漸有了點實權。

李熊平日裏同延岑並無矛盾,但時至今日,延岑或能左右公孫述心意,他暗道不妙,與延岑見禮,兩人各懷鬼胎地說了幾句話,李熊立刻入殿。

公孫述仿佛老了二十歲,他最近須發漸白,甚至開始大把大把地落,身披素衣,大大的眼袋掛在臉上,不知多少天沒睡著了,馬援、岑彭的雙管齊下,捅得他透心涼。

見李熊來此,公孫述直接問:“丞相方才可見到大司馬了?”

公孫皇帝語氣急促:“延司馬勸朕精銳盡出,將蜀郡僅剩六萬人一分為三,三萬去支援大小劍山,兩萬人守東門戶廣漢,一萬人則守東南門戶,資中,或可禦魏軍於外。”

公孫述的兵之所以這麽多,是因為今年以來,面對岌岌可危的形勢,他更加窮兵黷武,幾乎每戶都要拉一員丁壯。

延岑的建議讓公孫述很受用:“大小劍連山絕險,飛閣通衢,自去歲開始,陛下以閣道三十裏至險,復置尉守之。有此天險,何愁成都不保?臣願為陛下分憂,將兵禦敵,扼守此地,必能力阻馬援,以待轉機。”

是的,魏軍兩路大軍都打進家了,公孫述心裏也知道無法將他們趕出去,就寄希望於“轉機”,或許第五倫驕傲自滿後荒淫無度早夭?或是劉秀重整旗鼓再度北伐,牽制了魏軍?

即便渺茫,但公孫述亦不打算束手面縛,所以對延岑的“力戰”論頗為心動。

但他還是想聽聽李熊怎麽看。

李熊長拜於地,說道:“誠如大司馬所言,大小劍山確實險峻崔嵬,甚至超過了白水關、葭萌關。”

“但陛下,就算我軍能守住劍閣,魏人,一樣能兵臨成都啊!”

李熊指著墻上的地圖道:“馬援既然已取葭萌關,順著白龍江而下,就能抵達巴郡閬中,進而到嘉陵江,如此便可同江州岑彭會師,自東面攻蜀,大不必死戰劍山。”

“又或者,岑彭主動北上,繼續走清水江,破廣漢縣,逼梓潼城,盡取成都東戶,如此一來,大小劍山之重兵,將遭魏兩面夾擊,焉能久持?”

總之,魏軍現在相當於破開圍墻,闖入了公孫述的院子,延岑認為堵好大門,就能繼續過日子,但蜀郡平坦,窗戶、後門,魏軍多的是辦法登堂入室。

李熊說的是肺腑之言,但卻打破了公孫述最後一點希望,他忽然勃然大怒:“既然丞相以為此策不可行,那又有何破敵妙計呢?”

李熊咬著牙,說出了自己的建言:“陛下,時至今日,第五倫已成氣候,休說兩路伐蜀,哪怕只有一軍,成家亦難敵也,既然蜀郡守不住,依臣愚見,不如南狩!”

“什麽?”

公孫述面容大變,這真是一條未曾設想的道路。

李熊開始敘說自己從去年起就在布置的退路:“前歲,二皇子已之國犍為郡朱提(今雲南昭通),陛下何不前往巡狩?”

公孫述卻不認為這是個好主意,皺眉道:“蜀地以南,滇地益州郡已反,舉五色旗響應第五倫,句町國也寇亂牂牁,朕走保朱提,乃是棄成都、劍閣而自置甕中啊!”

李熊卻抱有信心:“先時成家全力與魏爭衡,無暇顧及南方,如今陛下只需遣一將軍,將二三萬人,必能掃平滇地,再將句町王驅出牂牁,加上越巂郡,便可以僰道、大渡河為阻,魏軍難以深追。”

“南中雖小,地方千裏,民眾百萬,稍加開拓,亦足以成事業,保住公孫氏社稷……”

公孫述沉吟了,在主戰、主走兩種建議間搖擺,打吧,他其實對延岑和蜀軍已無太大信心,誠如李熊所言,只靠大小劍山,是沒法擋住魏軍的。

逃吧,聽說南中濕熱,瘴氣密布,蛇蟲害人,王莽當初就因討伐句町,搞得益州疲敝,人心大亂,這才讓公孫述得了割據的機會。

那鬼地方,讓兒子去搞分封他舍得,但自己老了,身體越來越差,能否生至朱提?若對滇、牂牁兩地的征討不利,反叫他們配合魏軍將自己圍困,與其死在蠻荒之地,倒不如死守成都,享受最後的富貴,保住天子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