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你有張良計(第2/3頁)

馮異卻搖頭:“若是主動出擊,我軍三萬對五萬,優勢在敵,焉能說相差不大?”

陰識的“以寇代兵”之計確實對漢軍造成了一定影響,馮異剛開始來努力阻其歸鄉,後來察覺對方意圖後,索性收縮兵力,除了西邊的長江重鎮夷陵外,放棄所有縣城,縮在江陵、郢縣。

他又指著江陵大城道:“反倒是以守代攻,有江陵十萬百姓助我,方能消弭兵力之劣。”

銚期最擔心的就是江陵人:“江陵百姓早已忘了大漢德澤,哪怕將軍馭下甚嚴,江陵士人仍道路以目,視漢兵為外人,田戎降魏並非一時興起,南郡上下畏魏如虎,絕無戰心,下吏唯恐大戰方起,江陵人便蜂起投敵啊。”

馮異道:“吾已派人散播,說魏軍好殺戮,江陵人雖不盡信,但彼輩數年前遭過蜀軍劫掠,仍有視井繩以為毒蛇之慮。更何況,江陵絕非孤城,北人舟師不如南方,長江水道西接巴蜀,南抵雲夢,東到柴桑,暢通無阻。只要長沙等郡米糧一日不斷,江陵人領得到吃食,人心便可安定,多少會助我守備。”

這就不得不提馮異的得意之作了,東漢承平數年,民生經濟多少得到恢復,但南方稻米雖然飽人,四五月畢竟是青黃不接的時節,長沙秋收前其實就能送出三十萬石糧食,只夠江陵軍民半饑不飽地吃三個月。

但馮異卻耍了花招,往往讓長沙船舶傍晚抵達,江陵人就著太陽余暉,親眼看到白花花的湘江稻米一車車運下來,送入倉庫堆積,而這卸米行動“徹夜不停”,直到清晨有居民再來看熱鬧,見到最後幾車稻米入庫,真以為漢軍糧食源源不絕呢!

馮異又宣布城中裏閭,每日按照戶口支取一定吃食,由裏正、三老帶強壯後生來領,吃了飯就得協助守城,同時給城中年長之人多發一份糧食,派小吏早晚慰問。

江陵人吃夠了蜀軍劫掠之苦,又被田戎這軍閥頭子盤剝了這麽多年,哪見過這麽和善的將軍。就像關中父老遇上約法三章的劉邦,恨不得他留下做秦王一樣,江陵人覺得魏軍多半不能比馮異更好,抗逆之心漸去,也開始聽指揮了……

這些事,銚期都看在眼裏,敬佩馮異之余,也難免轉達來自荊南的將士們抱怨:“眾人皆言,將軍對江陵人過於好了!南郡其他各縣盡失,光在荊北保有江陵一座城池,難道全靠荊南膏血養著?”

馮異卻只道:“次況安心,入秋之前,荊州形勢必有轉機!”

銚期似有所悟:“大將軍之意是……”

馮異捋須笑道:“陛下與鄧司空本就有妙計可破岑彭,定荊州,如今又有賈復在側,成算更大。”

鄧禹被劉秀譽為“吾之子房”,雖然實操指揮不咋地,但運籌帷幄的能耐,連馮異都深感佩服。

他沒有將是何“妙計”詳細說明,只肅然道:“郢,堅城也,不提春秋戰國之事,楚漢之爭時,臨江王共尉不附高祖,漢遂令劉賈及盧綰攻江陵,為郢縣所阻,不能攻克。高祖只能再以信武侯、車騎將軍靳歙為別將來援,這才攻破江陵,費時近一年。”

“陛下與我,對次況所求也不高,只需再守住郢縣三月!”

銚期知是軍國機密不可輕語,自歸入郢縣,安撫士卒,心裏則想:“休說區區三月,既然有將軍及江陵,乃至於江上舟師、糧船為後備,這郢縣守半年皆可!”

但很快,銚期這份自信就遭到了巨大的打擊。

魏軍圍城的第三天,有城頭斥候來報:“銚將軍,魏軍劈砍大木,於城外空地上,安置了奇怪的攻城器械……”

銚期聞訊,提著他的大戟再度來到城上,漢軍沒有千裏鏡,只能靠肉眼視敵,眯眼望去,岑彭的五萬大軍營壘分明,魏軍充分利用了荊州豐茂的植被,上萬人分批動手砍伐、烘幹、運輸,已制造了不少攻城器械:有高聳與城墻齊高的望樓,能和漢軍對射;有一輛輛初具規模的沖車,正在蒙牛皮;更有數不清的雲梯被陸續造好——自從魏軍幾年前改制,在軍中特設單獨的“工兵旅”後,制作器械效率大增。

除此之外,更有三座銚期從未見過的器械,屹立在兩裏(漢裏)開外。

它們很像自戰國後便普遍使用的“飛石”,也就是小型投石機,但體型卻遠遠超過。

粗壯的巨木支架比象腿還粗壯,巨大的投杆砲梢長度超過宮殿的橫梁,仍采用了傳統投石機的杠杆式結構,但也有不同之處,比如人力拉拽的拽索不翼而飛,取而代之的是幾個笨重的“木箱”,裏面不知裝了何物。

這些攻城器械尚未制造完成,工匠們正耐心組建,並將其靈魂:特制的筋腱絞索安放其上。

城頭士卒也低聲細語,議論紛紛,猜測這是何物,畢竟過去的戰爭中,魏軍就時不時掏出幾樣新式武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