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赴會

長坂坡在春秋時名叫“阪高”,被譽為“楚險地”,之所以成為襄陽至江陵間坦途大道的唯一要害,是由其獨特地形決定的。

這地方位於荊山余脈,一道長達數十裏的長緩坡,深深嵌入江漢平原。而長坂坡以南,則瀕臨雲夢澤,雖然到了漢朝湖面漸漸縮小沉積為陸,但依然多有澇地湖泊,水網縱橫,不適合大軍行進。

所以南下時,還是翻越長坂坡,走當陽縣比較方便。

作為岑彭最警惕的對手,漢將馮異頗為知兵,一眼就看出長坂坡的重要性,親率兩萬漢兵至此駐紮,而本地諸侯“翼江王”田戎則將兵萬余,坐鎮後方的當陽縣城。

武德十年四月中旬,聽說岑彭已經揮師離開襄陽,直撲江漢而來,田戎徹夜難眠,他必須為自己的命運做出抉擇了。

田戎本是豫州汝南郡人士,因殺人犯法流竄到南郡西部一帶,王莽時天下大亂,他索性拉起一支流寇隊伍,割據夷陵,甚至拿下了江陵,自稱“掃地大將軍”,聽這名號就知道,田戎沒啥文化。後來他與南郡另一位軍閥秦豐合流,秦豐將女兒嫁給田戎,自封“楚黎王”,田戎為副。

剛開始,他們也對爭霸天下躍躍欲試,只可惜二人起了大早,卻趕了晚集。前期被更始政權壓制,後來雖僭號為王,魏國勢力卻已逼近荊州,第五倫甚至派馮衍來引誘秦豐投降。

當時田戎還不知道世道險惡,如此勸秦豐:“四方豪傑各據郡國,公孫述、劉秀、張步、盧芳等輩,割據諸州,第五倫雖得中原,但仍不過五州之地,勝負未定,不如按甲以觀其變。”

但他卻沒想過,以荊州南郡的重要性,是根本沒資格坐觀成敗的,楚地遭到魏、成、漢三大勢力夾擊,秦豐被岑彭擊敗,擄回長安去了。田戎也頂不住來自巴蜀的進攻,考慮到公孫述對待降將最好,索性降了。公孫大喜,給了田戎“翼江王”的封號,還將整個南郡交給他鎮守。

如今戰端再起,雖然得到了馮異的火速支援,二人約定組成聯軍,在當陽長坂禦敵,馮異甚至願意擋在前方,以消除田戎疑慮,但田戎仍惴惴不安。

眼看大戰日子一天天近了,田戎就越發焦慮,想著:“岑彭,天下名將也,馮異、鄧禹皆是其手下敗軍。當年以楚黎王之強,猶為岑將軍所滅,豈況吾邪?聯軍總計不過三萬,而岑彭號稱十萬,一旦當陽不守,我最好的下場,也是坐困江陵,旦暮且為囚虜啊!日後被擄到了長安,我難免一死,待遇恐怕還不如楚黎王……”

田戎怎麽會知道秦豐的近況呢?原來這些年間,魏國的大行令馮衍,從未放棄過對田戎的遊說勸降,甚至讓被軟禁在長安的秦豐寫信給田戎,描述魏之強盛,第五倫之寬容,他和張步都是負隅頑抗,不得已才投降的諸侯,卻得以活命,甚至被封為“子爵”,衣食無憂。

第五倫甚至在勸降信中親自添了幾筆:“若田君倒戈卸甲,以禮來歸,尚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過去六七年間,三國在荊州達成均勢,誰也沒有輕舉妄動,田戎得以維持他的諸侯之尊,對於區區封侯承諾,是瞧不上的,總覺得自己可以贏得更好的待遇。可如今勢已頗不樂觀,他對公孫述的忠誠,還不如延岑,頂多和賈復持平,思索再三後,田戎咬咬牙,找來當陽城中的魏國繡衣衛細作,將自己的納降文書交給他。

“還望貴使能速速北上,告知岑大將軍,吾降計決矣,願以夷陵以東九縣獻予魏皇陛下!”

田戎很清楚,自己若還想得到第五倫“封侯之位”的承諾,就必須有更好的表現,好在,當陽以北,就有兩萬多現成的軍功!

“駐紮長坂之人,確為馮異!大義在魏,五月初一,田戎願與岑將軍南北夾擊,共擊吳寇!”

……

送走魏國細作後,田戎心中稍安,甚至有些飄飄然起來,割據一方的諸侯雖然風光,什麽都能自己說了算,但也得擔心許多事情:成都的公孫皇帝會不會心生猜忌,派人將自己換了;門外的親信將吏,會不會滋生野心,將自己宰了!至於鄰近強國旦夕兵臨城下的噩夢,更是無日不在。

這下好了,幹完最後一票,他就能卸下這沉重的擔子,就算被第五倫召去長安軟禁,起碼也後半生無憂。

“楚黎王啊楚黎王,當初我尊汝為君,可到了長安,我為座上賓,汝為階下囚,這人生際遇,便是如此奇異。”

決心投魏後,田戎在當陽城中積極準備,他密令親信搜羅赤黃青黑四色布匹,再扯了素布成條,連夜縫制五德五色之旗……

距離約定之日尚有十來天,就在田戎焦急等待岑彭回信時,卻有漢軍校尉來見,說馮異將軍邀請田戎商議禦敵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