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2/2頁)

鄧禹一個激靈,這短短五年的和平,終於還是到頭了麽?他立刻道:“當然要救!”

“三百年前,張儀入楚,威脅楚懷王時便曾說過:秦西有巴蜀,大船積粟,起於汶山,浮江已下,至楚三千馀裏。舫船載卒,一舫載五十人與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馀裏,裏數雖多,然而不費牛馬之力,不至十日而距扞關。扞關驚,則從境以東盡城守矣,黔中、巫郡非楚之有,此水路之兵也。”

鄧禹猜想道:“第五倫攻益州,恐怕便是欲效秦破楚!”

劉秀頷首:“不錯,卿曾說過,漢家復立於南國,中樞在江淮,江漢乃吾之上遊,而巴蜀又為江漢上遊。”

“第五倫喜好步步為營,蠶食諸侯,一旦滅了成家,必令名臣大將入駐益州,經營江州,效法秦國造大船艨艟。而陸上則慢慢侵奪我淮南、江夏,力圖與漢共有長江之險。屆時,只要夏秋水漲之際,巴蜀樓船過三峽,直下東南!”

劉秀甚至能想見那場面:魏軍舟師順江流而來,勢不可擋,遮天蔽日的風帆,席卷江漢,直達金陵石頭山!

“漢魏各有長技二,魏占北國諸州,戶口數千萬,兵力之眾,漢不能及;魏坐擁幽並涼州,並州兵騎、涼州大馬、幽州突騎,上下山阪,出入溪澗,南方之馬弗與也。”

“而漢之長技,在於江淮天險、水中舟師。”

劉秀對敵我的長處、短處有清楚的認知,一旦魏國取得巴蜀,便是高屋建瓴之勢,長江天險蕩然無存,舟師優勢也沒了。

“陛下英明。”鄧禹咬牙道:“大漢軍民雖休憩五載,然尚無把握一舉吞並益州,同魏五南北分治。故務必先保全公孫述,使其衛我上遊側翼。”

這劉秀與公孫述雖然表面上熱絡,甚至不惜承認了其“白帝”的身份,信中一口一個“公孫皇帝”“子陽吾兄”,但面對占了上遊的公孫,劉秀亦是寢食難安:萬一盟約破裂,兩國反目,萬一成家被魏國攻滅,又該如何是好?

數年前,劉秀見成家政權疲於應付魏國,內外不穩,憂心之余,遂生出了一個尚未付諸實施的計劃來。

重要地利在盟友手中不算牢靠,控制在自己手裏,才能睡得安穩!

具體方略是鄧禹於嶺南傳書議定的:鄧禹認為,如今匈奴統一,實力不下於冒頓之時,並占據了河套朔方、五原等地,勢必像漢初那樣頻繁進犯北境。雖然礙於華夷之辯,作為大漢正朔,劉秀不應該和戎狄聯手,去打同為“中夏”的第五魏。

但他們可以打公孫述啊!

故鄧禹認為,但若再遇上魏、匈交兵的機會,可借口“救助公孫”的名義,令馮異將兵溯江而上,取白帝城及江州(成都),一舉顛覆成家!

如此,三分鼎足,頓時就將變成“南北朝”。

可計劃趕不上變化,目前吞並成家條件尚不成熟,而第五倫卻已先一步動手了。

雖然朝中不少臣子習慣了這五年的和平,說什麽“望陛下先觀魏、蜀交兵,而大漢坐享漁利”,但劉秀心中早有決斷。

如今得了最信賴的謀主鄧禹支持後,劉秀更加堅定,遂道:“無蜀則無漢,事情危機,萬萬等不得,第五倫嘴尖喙利,公孫小蚌恐難敵也,速令大司馬馮異發國中兵,朕不日親征北伐!”

對劉秀來說,公孫述不重要。

但益州不能落在第五倫手中,很重要!

……

縱是劉秀決意發兵牽制魏軍,但漢中能否撐到那會尚不可知。

同是三月份,已在陽平關與魏軍對峙旬月的成家大將荊邯,接到公孫述傳詔,說援軍最終決定不走白水關北上夾擊馬援,而是繞行巴郡米倉道,第一批巴郡兵,也得三月底才能抵達南鄭,讓他再撐些時日。

作為成家最鐵杆的主戰派,替公孫述訓練了大批刺客的荊邯,見詔一時激憤,罵道:“必是李熊讒言阻撓!”

他痛心疾首地說道:“漢中乃益州咽喉,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存亡之機,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發兵何疑?陛下當親征以壯氣勢,與馬援決死,方有生理,如今躊躇遲疑,是何道理?”

眼下馬援攻陽平關頗猛,情況十分危急,荊邯也拿不準還能守住多久,既然援軍遲遲不到,他也只能自己想辦法了。

既然沒法解決問題,那麽解決帶來問題的人如何?

“還是得密令我國潛伏在魏軍中的刺客細作,伺機擊殺馬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