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要有光(第2/3頁)

月亮的陰晴圓缺,與其大小體積無關,既然如此,那月食,也應該是類似的情況!

最終桓譚測得,約19年便會發生28次月食,當這份結果呈送到第五倫案頭時,第五倫反問他是否確定,因為按照話桓譚的推測,下一回月食,將發生在武德九年臘月十五,這次,第五倫不打算像兩年前一樣被動,他要提前宣布預測結果!

“屆時,劉秀、公孫述二人,定會誠惶誠恐,擊鼓射天救月,唯獨予視之為常,仿佛月升月落、陰晴圓缺一般。”

第五倫肅然:“可一旦出現錯誤,月食的日子不準,予將為百姓所疑,更遭天下所笑!”

“君山,汝敢保證,這計算無誤麽?”

面對第五倫的目光,桓譚頂著巨大的壓力道:“臣觀星四十余年,以千裏鏡望月七年,推算月食周期亦有數載,反復計算,於時、刻不敢精確,但月食之日,絕不會錯!”

雖然當時頗為自信,但真到了月食當日,桓譚還是頗為緊張,從天黑起就帶著學生們仰望夜空,直到脖子仰酸,月亮都沒發生侵蝕。

眼看夜漏子時將至,今天即將結束,他的預言就要落空,月食這才不緊不慢的發生,桓譚這才如蒙大赦,後退幾步,靠在墻上讓自己勿要倒下,享受起眾人的歡呼來。

人對自然的恐懼,很大一部分來源於未知,當人們知道一件事是有規律可預測,並且不會對生活產生巨大影響時,那份生怕月亮被怪獸吞噬的誠惶誠恐,就會消弭許多。

他們反而會油然生出一種心態:果然,一切都在皇帝陛下掌控之中!

桓譚緩了口氣後,心裏不由得意起來,雖然差點過期,但他的計算與預言畢竟是兌現了,眾人看他的目光大不相同,而桓譚也有點飄飄然,來到第五倫面前,向他表起功來。

“陛下,既然月食如數發生,可證此為常事,陛下答應要撥給天官署的黃金,是否也得兌現呢?”

第五倫大笑:“這是自然。”

皇帝令少府速速給天官撥款,但卻又喚了桓譚近前,有些不懷好意地笑道:“君山是不是高興得太早了?”

桓譚愣住:“陛下何意?”

第五倫笑道:“如今可知月食乃常事,若放在渾天說中,又如何解釋?”

桓譚一下子愣住了,對啊!

按照渾天說的理論,根本解釋不通月食,可現在他卻精確計算了月食的周期。

第五倫的話很輕,只對桓譚一個人說,卻猶如一顆月亮,狠狠撞進了桓君山的心坎裏,將他過去五十年的天文理論砸了個天翻地覆!

“既然月食周期沒錯,那麽……”

“會不會是渾天說,錯了?”

……

桓譚前幾年還在憤懣嘲笑劉歆的食古不化,為了硬湊陰陽讖緯,就無視也月食周期的事實。

可現在,輪到他做這個艱難的抉擇了。

“渾天說怎麽會錯呢?”

渾天說於他而言,就是信仰啊!桓譚為光大渾天說,與漢朝、新朝的天官、老儒們鬥了幾十年,甚至還靠著自己的駁辯,將原本信奉蓋天說的揚雄說服,拉入了自己的陣營。

然而連桓譚也不得不承認,當他得到了千裏鏡,將目光延伸到更遠,對日月星空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後,曾經縝密無誤的渾天說,似乎出現了一道裂痕。

比如他曾經觀測到,遙遠的火星、金星在千裏鏡中,竟長出了牙,頗似一個小月亮。

但桓譚又豈是那麽好說服的,他很快就給渾天說加了一個“補丁”。

離開觀星台回到廳堂中後,桓譚就纏著第五倫嘮嘮叨叨起來,非要證明自己的理論沒錯。

“臣與子雲所言渾天說,較之蓋天說更進一步,蓋天以為天是半球,而渾天以為是一圓球。地如雞子中黃,孤居於天內,日月星辰,則附麗於‘天球’上運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

第五倫頷首,說白了,這還是一種“地心說”。

桓譚又道:“但就算是渾天說,也不以為‘周天’便是宇宙界限,天球之外還有他物。如今要解釋月食,是否能說,‘周天’並非一平面,而層層相累,天外有天,或有九天之多。”

“屈原《天問》有言,九天之際,安放安屬?隅隈多有,誰知其數?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故臣以為,虹蜺雲霧,不過是第一重天,碧藍蒼穹,為第二重天;據月亮運行周期,或是第三、四重天,距大地較近;而太陽者,則居五`六重天,距大地遠?地、月、日三者運行之際,或有相互遮蔽,則出現月食!”

好家夥!第五倫發現桓譚還真是位能舉一反三的人物,這九重天確實能用於說明地球距日月星辰的遠近,不枉自己費盡心思,時不時就扔出個後世知識指點他。但很快桓譚就又陷入了自己的邏輯漏洞,他的眉毛顰起,就算如此,也難以完美解釋月食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