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韭菜成精了(第3/4頁)

“宋卿,汝先前說,除了楚國外,漢武也曾鑄銀幣為錢,不知價值幾何?”

果然如此!從第五倫說“貨幣天然是金銀”時,宋弘就有預想,眼下便道:“陛下,漢武元狩四年鑄造白金三品,以銀錫合金為幣材。”

“第一種號‘白選’,為圓形龍紋幣,重八兩,每枚價值三千錢。第二種為方形馬紋幣,重六兩,值五百錢。第三種乃龜紋幣,重四兩,值三百錢。但此三種銀幣,只鑄一次,極其稀少,於世間並未流通。”

第五倫頷首:“王莽所鑄銀貨呢?”

宋弘道:“有二品,上品是朱提銀,一餅重八兩,值錢一千五百八十文;普通銀只值銅錢一千文。”

第五倫稍稍一算:“漢時,八兩黃金,與五千錢相當,如此說來,五斤白銀,方能換取一斤黃金?”

宋弘道:“白銀色暗,遠不如黃金,世人常用於作器皿,若不鑄幣使用,僅能以十當一。”

第五倫頷首:“朝廷儲銀幾何?”

宋弘道:“主要用於少府作器,成塊白銀,只有不到十萬斤,加上宮中銀器,亦不超過二十萬斤。”

這當然遠遠不夠,第五倫攤手:“這便是予遲遲不能定奪我朝幣制的緣故,白銀本是絕佳下幣,然朝廷存銀不足,如何頒發?若急於公布此事,民間豪貴亦可融銀器盜鑄。”

第五倫似乎有些不耐煩了,想三言兩語將宋弘打發走:“此事急不得,且先讓民間以絲布為下幣,再撐數載,少府則暗暗收購民間銀器,加大儲備。待五年、十年後,天下粗定,南方產銀之地歸附於魏,予便可下詔,讓銀作為輔幣,與黃金同時流通,重新盤活天下貨殖。”

聽完第五倫的解決之道,宋弘略顯失望,這位皇帝把經濟貨幣的原理說得清清楚楚,但在如何下藥上,卻比王莽謹慎多了。

畢竟第五倫知道,這種事,不做則已,做則必成!否則就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宋弘無奈領命,應諾而去,但在他走後,第五倫卻眼中閃爍光澤,屏退眾人,獨自沉思。

第五倫對宋弘道明的計劃裏,其實只有一半是真話。

“不論是金本位還是銀本位,亦或是復合本位,其實都不適合古中國。”

無他,本土貴金屬產量太少,而數千萬人的龐然大市場,哪怕依然是自然經濟占主導,貿易量依然巨大,這也是漢朝要一口氣鑄幾百億銅錢的原因,等天下安定了,第五倫遲早得把銅錢再度祭出來。

所以第五倫的這個計劃中,還隱藏著更長遠的“陽謀”。

“黃金既然多掌握在我手中,不輕易流通,白銀便將成為主力,官府鑄造不說,見有利可圖,豪強亦將盜鑄成風,盜墓賊更會掘開古墓,尋找金銀。”

“但哪怕將所有古墓挖開,將朝野白銀合一起,把所有銀器都融了,亦不足以滿足九州之需!”

這就是第五倫故意引導的方向了,黃金、白銀荒,會讓渴望貴金屬的中原,將貪婪的目光,投向南方!

第五倫看著令少府獻上來的天下礦產地圖,已知的大金礦只有五處:豫州汝漢之地,揚州豫章鄱陽、丹陽郡;荊南麗水;益州漢嘉、永昌。

北方只有一處,其余統統在南邊地廣人稀之地。

至於白銀,就更是可憐了,中原銀礦基本采盡,出銀最多的地方,僅犍為郡朱提(昭通)。

實際礦藏肯定不止這麽幾處,但南多北少是注定的,且多在偏僻之所,這,就是客觀規律啊。

第五倫暗想:“等到天下大定,為采金銀,中原無業之民前赴後繼,去往各地,以求暴富。然而種豆得瓜,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開拓南方內疆,亦不失為妙法。”

可想而知,每一斤運往北方的金銀,肯定沾滿了鮮血,自己人的,當地土民的……

而當南方易采金銀也被挖掘得差不多,淘金銀者回不了家,無奈留在原地時。那處“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島嶼上,發現巨大銀礦的消息,又恰到好處地,在中原不脛而走,吸引新一批的淘金者,不畏險阻地奔赴海外!

第五倫默默將案幾上的金銀拾起,打量它們的光澤:“前朝貢禹說,金銀財貨,是蠱惑人心的壞東西,萬惡之源,其實也沒說錯呢。”

遠處侍奉的郎官悄悄擡起眼,發現第五倫好似玩耍一般,讓雙手或高或低,似乎是一個稱量價值的天平,金餅銀塊托在左邊掌中,右邊卻空無一物。

只有第五倫知道,這天平的另一邊,是他的“良心”!

……

作為皇帝,第五倫一天的日程安排得滿滿當當,這不,早上剛吃完早飯,要聽馮衍敘述入蜀經歷見聞,中午則與宋弘掰扯了一番未來的貨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