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中心(第2/3頁)

馬援看似殺伐果斷,但董宣發現,他的狠辣都是對待強敵,面對“弱者”,這位將軍卻往往留有余地。

比如對這些赤眉俘虜,馬援就說:“陛下有詔諭,將收赤眉軍以平大河之患,這萬余人且先留著,等大戰後稍加賑濟,就又是上好的勞力。”

可如今,形勢卻不同了,馬援觀察到赤眉主力的動向,加上第五倫最後一次派人送來的作戰部署,預料到大戰將在河濟西北端發生,遂帶走了大多數兵力,只給定陶留了區區八千人。

而這八千人,不但要看守上萬俘虜,還得承擔協防濟水,阻止數萬睢陽來敵擊馬援之後的任務——皇帝的使者去了兩天未歸,不知生死,看這架勢,徐宣並沒有投誠的打算,定陶附近,一場苦戰不可避免。

董宣有自己的看法:“魏國力強盛,若是調遣得當,完全可以以眾敵寡。但此番河濟大戰,之所以兵員不足,除卻關中主力滯留隴右未歸、幽州叛亂外,一大原因,便是因為敖倉大戰後,數萬赤眉俘虜關押在洛陽附近,還得分出兵力盯防。”

盡管有收編銅馬加入冀州兵的先例,但在徹底解決赤眉前,這些俘虜是來不及整編的。且在他們的吃嚼下,本就不多的定陶之糧在飛速減少,董宣甚至懷疑,若從睢陽來的徐宣直接圍城,在絕食的情況下,他們能否撐住數日?

再看被困小城的赤眉,盡管董宣已抽出三老、從事審判處死,但赤眉賊居然依舊保持了一定的建制和組織,有人站出來帶頭分配食物,阻止內鬥,有人照顧病患傷者——過去七年,他們就是這樣才在殘酷的世道裏活下去的。

睢陽赤眉賊一天天逼近定陶,董宣心中越發焦慮。

既然馬援將這些俘虜的生死交給自己,那他就得做出抉擇!

“兵者,存亡之道也,不可兒戲,不能再婦人之仁下去了!”

董宣與偏將軍趙尨商議此事時,趙尨驚得直接拍案而起。

“董少平,你可知自己在說什麽?殺俘啊!”

魏軍沒有殺俘的傳統,對投降者一般會物盡其用,哪怕是罪大惡極者,也不會成批殺戮,趙地附近的礦山永遠歡迎新的工人,擅自殺俘的人,甚至會在戰後被軍正審判。

“少平做過軍正,豈能不知?”事關上萬條命,趙尨不敢下這決定。

“這上萬赤眉,攻掠濟陰,掠民糧食,譬如群蝗,被彼輩直接間接害死的人,何止一萬。”

董宣說這件事時很平靜,盡量不讓自己想起赤眉打進他家中,將自己老父推攮致死的那一幕,他不會出於私仇決定人的生死,但眼下情勢急迫,容不得優柔寡斷了。

更何況,作為精通律令的人,董宣甚至能找出理由來。

“魏律承於秦、漢、新,稍加損益,其中有《盜律》《賊律》等,尤重群盜罪!五人以上為亂便是群盜,懲戒甚於獨自為盜。”

同理,群盜搶劫、殺人,也要罪加一等,畢竟戰國法家就說過嘛,王者之政,莫急於盜賊!

按照這標準,這上萬人就算被俘虜,也只是被抓獲的“群盜”,該怎麽判還怎麽判,一萬人殺人搶劫,與五個群盜殺人搶劫,哪怕東西一樣多,也應該判處一樣的刑罰,不可因為法不責眾而取消!

“而律法中,漢武時的《沈命法》亦未取消。”

董宣像一個藝術家,在細心編織一道道絞殺赤眉俘虜的邏輯繩結,那《沈命法》是漢武晚年,天下盜賊橫行時頒布的:地方官若是境內群盜危害不上報者,不盡力搜捕的,二千石以下的官員全部就地處死。

“一旦睢陽赤眉賊逼近定陶,這城中萬余俘虜反復,導致定陶有損,影響了河濟決戰的大局,趙將軍,你我萬死難辭!”

趙尨說不過董宣,還在猶豫,因為自古以來殺俘不祥,於情於理都會被唾棄,而且他還有一個難言之隱。

“董太守,實不相瞞,我家住鄴城,祖上是趙國人,據說有先祖在長平之戰,被秦將白起坑殺,我乃被屠戰俘之後,要我殺俘,實在是下不去手……”

“不必趙將軍動手,只需你不反對。”

倒是董宣當機立斷,站起身道:“此事乃宣一意孤行,事後一切責任,由我來擔!”

趙尨等的就是這句話,董宣就是這樣的人,卻不理會他的贊嘆,只開始下達一道道冰冷的命令:赤眉戰俘被關押的郭中小城,其實是定陶水門所在,一旦打開水門,城外的菏水便會湧入城中,將小城淹沒!再配合弓矢、長矛足以將所有人殺死!

董宣站在城頭,看著城中迷惑的赤眉俘虜,他們年紀大的頭發花白,年紀小的才十來歲年紀——十五歲以下的,另有一個童子俘虜營,一共數百,明天太陽升起時,他們大概是唯一的存活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