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天下第一(第2/4頁)

他們才是突騎戰術的最早開創者啊,其祖輩曾跟著衛、霍在漠北打得匈奴不敢南顧。

祖輩的驕傲沉浸在血液裏,所有對戰爭的迷惑,對未來的疑慮,在騎到馬背上的那一刻,就消失了,只剩下打贏這場仗的欲望。

“聽說這些並州人在一年前,還多是羊倌、牧童、農夫呢!”

他們說得沒錯,並州兵騎確實頗為稚嫩,從小就接受訓練的隴右騎完全有資格,對成軍不過才一年的並州兵騎嗤之以鼻。

但其成長,卻也是一步步在塞外與匈奴鏖戰磨練出來的,更何況,第五倫更不惜重金,傾力打造這支軍隊。

最重要的是,第五倫給並州兵騎,找到了或許是這世上最優秀的騎兵將領!

“敵與匈奴截然不同!”

因為此番帶著迂回的騎兵不多,耿將軍重新變成了一個旅長,對營校們耳提面命:“隴右良家子騎雖也能騎射,但更喜歡突觸。”

前年,耿弇雖因奔襲汧邑,錯過了周原之戰,但也聽說過那一戰裏良家子騎的勇猛,只是這銳利的矛,沒能擊破景丹、萬脩一起構建的盾,魏軍以站對騎,已經頗為嫻熟。

“但今日之戰,沒有盾。”

耿弇跨上了戰馬,他已經很久沒有親自率隊沖陣了,今日被南山上的“萬將軍”激勵,熱血再度沸騰起來。

“只有矛對矛,刀對刀!”

……

耿弇能遠遠觀察到隴右騎的布陣:他們用的應該是傳統戰法:五騎一長,十騎一吏,百騎一率,二百騎一將。

因為是在平地河谷裏交戰,屬於“易戰”,所以隴右騎每五騎為一列,前後相去二十步,左右四步,隊間相隔五十步,結成了較為松散的騎陣。而兩翼稍稍張開,呈鶴翼狀,以便利用兵力優勢將敵騎包抄。

和隴右騎不同,並州兵騎結的,居然是在狹隘處才用的“險戰”之法。各列間前後相去十步,左右二步,隊間二十五步,縱橫相去百步,跟後世的墻式沖鋒當然沒得比,但隊形上比隴騎要密集。

而所用的兵器也前後有所差異:前排一百騎,穿著專門用馱馬馱著運輸的鱗甲,持長達丈余的長馬槊,由騎術最精湛的武騎士充當。

第二排之後則只著皮甲,畢竟家夥太重可沒法轉戰千裏,持的是矛戟。

第三排較為特殊,持的是改造後變短了許多,可以單手所持的鐵殳——這玩意是鈍器,又沉又重,打匈奴時根本派不上用場,是耿將軍專門針對隴右良家子騎才推廣的武器,因為良家子騎多有家族莊園支撐,披甲率很高。

第四、五排才是標配的環首刀,在陽光下銀光閃耀,前三排也裝備了環刀,以便在長兵折斷後不至於無刃可用。

雙方都是匆匆列陣,差不多意思便動了起來,敵人可沒給他們時間好整以暇,隨著一聲聲號角吹響,雙方在河谷中越靠越近。

隴右軍兩翼,或有些零星的羌胡騎,都是隗囂募來的,他們保持遊騎的姿態不斷試圖靠近襲擾,穿梭在陣前,朝並州兵騎射箭,希望能引誘敵軍離陣或動搖,一旦並州兵騎的騎將們忍耐不住輕易亂動,後方控制速度緩緩而行的隴右良家子騎,會毫不猶豫對準薄弱處沖進去!

若是一年前並州兵騎初建時,這招或許還有效,可他們在新秦中跟匈奴、胡漢耍了一年後,對這套戰法已頗為熟悉,本陣巋然不動,跟著耿將軍緩緩前進,只有專門的遊騎出來射箭反擊,讓羌胡騎不敢太過囂張。

雙方本陣靠得越近,這種如同撓癢癢的襲擾就越發頻繁,到達某個臨界點後卻又戛然而止——兩軍相距不過一裏,馬速片刻可到,雙方開始慢慢加速,從踱步到慢跑,夾在中間的遊騎若再不走,就要被沖成肉泥了!

這意味著,開胃小點心的時刻結束,正菜開始了!

耿弇位於騎陣中間靠前的位置,他已經過了“跟我沖”的年紀,這種中等規模以上的騎兵交鋒,尤其是敵軍兩倍於己時,戰術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裏方便觀察前排陣列,做出微妙的調整。

就比如現在,他發現己方右翼的幾個騎隊或許是太激動,慢跑的速度稍快,就必須揮舞旗幟提醒,若某部太過突出,就容易為敵先擊而崩潰——騎兵比起持久的步兵來說,出擊快,潰退更快。

虧得一年來在新秦中的艱苦訓練,整體陣型勉強維持住了,與對面從小就在一起狩獵,相互熟悉訓練的良家子騎相比,毫不遜色!

當雙方靠近到半裏之際,眼神好的人,甚至能看清楚敵方戰馬頭頂的裝飾,隨著耿弇令人吹響第三聲號角,慢跑變成了快跑,騎隊開始加速。各自原本的距離能確保他們不相互碰撞,但在接下來百余步,五十多次呼吸內,依然能保持“險戰”的隊形,才是此戰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