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刺客信條(第2/3頁)

而荊邯也是朝中最為積極的主戰派,他說道:“兩年前,魏王尚無尺土權柄,只驅數萬豬突豨勇,內迫於豪強,外遭劉伯升之兵。當是時,隗囂擁立劉嬰,割據涼州,兵強士附,不在這時乘勝奮起,以爭天命,而是退身想為西伯之業,坐視劉伯升敗績,第五倫一統司隸,於是連右扶風也丟了,只能局限於隴右。”

“如今第五倫已橫掃河北,三分天下有其一,若陛下聽信群臣之言,因為南線小小敗績,便偃武修文,談什麽武王的說教,那等第五倫盡有雍涼,堵死北方諸道,大成就再無北出之機,困死在蜀中了!”

此言雖有道理,但反對戰事的人實在是太多了,連公孫述的兩個弟弟都勸他:“陛下,不宜空千裏之國,決成敗於一舉。”

從漢中北伐之事遂作罷,不過在群臣告退後,公孫述獨留荊邯,於是他又提一策:“以臣所料,下一步魏王必西向而伐隴,若奪取隴右涼州,則是漢家天下,已半入其手。”

荊邯道:“以臣愚計,應當趁隴右尚有一戰之力,盡力幫忙,維持關隴平衡,保住隗囂!”

說起隗氏,公孫述就來氣:“但隗囂反復無常,他接受了朕‘朔寧王’的封號,但並未公開,至今仍未廢黜劉嬰。”

荊邯道:“隗囂眼下還心存僥幸,不願受廢漢之弊,可等到第五倫揮師西征,危在旦夕,隗囂必棄漢附成!”

所以成家需要轉移重心,在漢中、武都多囤積糧秣,訓練兵員,坐等第五倫與隴右開戰,如果能叫魏軍在隴地受到重挫,那蜀軍或許就有北上的機會了。

公孫述頷首,又問荊邯:“卿以為,刺殺魏王倫之事,是否能夠功成?”

荊邯不愧是荊軻的後代,不但力主對外擴張,更建議,應該效仿春秋戰國的諸侯,用上一些特殊的手段,比如刺殺!以為己方創造勝勢。

“昔專諸刺王僚,要離刺慶忌,皆能一舉扭轉局勢,用力少而建功大。”

在荊邯看來,第五倫的魏國看似強大,但其實也非常脆弱,河北、五陵,各路勢力將相,完全是靠第五倫一個人聚集而起。一旦魏王身死,其子幼弱,麾下大臣各自割據,勢力就將煙消雲散。

“群臣不是反對決成敗於一舉麽?確實,若舉大軍征伐,經年累月,必使父老夫婦肝腦塗地,疲憊於蜀道劍閣。與此相比,暗殺不論成敗,不過犧牲一二忠士之性命,何損於蜀中元氣?”

可荊邯也不得不承認:“但縱是死士們在臨邛深山裏受了多年訓練,也常有一擊失誤而功敗垂成者,所以才有臣祖上荊軻刺秦失敗,張良博浪沙鐵椎誤中副車之事。”

“聽說魏王倫一向謹慎,刺客縱能在關中安身,卻不易找到機會,故以臣之見,還是要多做準備,蜀中刺客的刀刃,不單要對準魏王倫,也要瞄準其麾下大將!將乃三軍之膽,將軍喪命,可奪軍之氣!”

公孫述頷首:“那以卿之見,何人還可刺?”

想岑彭這些不入流的雜號將軍,自然不值得耗費周章,荊邯目光,只盯著魏國那幾個重號將軍。

荊邯道:“有一人,與陛下雖是茂陵同縣鄉黨,卻魏第五倫左膀右臂,亦是方面之將,若於魏伐隴右時伺機殺之,必使魏軍大動。”

“而臣也打探過了,其為人任俠忠懇,易近人,若能讓死士裝作慕名投奔的俠客,或能找到機會!”

……

巍峨的邛(qióng)崍山,後世被叫做“四姑娘山”,乃是距離成都平原最近的雪山,這裏生活著白馬羌和氐的部落,風光秀麗,夏四月的草木依然未全綠,在銀頂的雪山之間,還有不少深深的溝壑,這裏也是荊邯為公孫述陰養死士的場所。

當四月下旬,荊邯奉命回到邛崍山,當他抵達“獵人峰”的時候,正好看到驚人的一幕:年輕的死士們爬上高聳的山峰,然後站在一塊突出的“鷹嘴巖”上,準備排隊跳下。

這是鍛煉勇氣的方式,只要心中有忠於公孫皇帝的信念,就會落入深水中,毫發無損。而若是退縮害怕,產生了動搖,就算沒掉到石頭灘上摔得粉身碎骨,也會被水面活活震死!

而荊邯的目光落在一個矯健的身影上,卻見他熟練地張開雙臂,對著底下的潭水一躍而下!

天上有蒼鷲翺翔,而那死士也如鷹捕食獵物般垂直落下,若你仔細傾聽,似乎還有一聲鷹的長鳴響在耳畔!

隨著那人撲通一聲掉入水中,半晌後才從水面探出頭來,贏得了山上山下兄弟們的歡呼——盡管沒有血緣關系,但他們被要求相互以兄弟相稱。

荊邯露出了笑,這裏的死士,最初有二百名,皆是新莽時,因為征伐句町國的戰爭,父母皆亡,孤苦無依的孤兒。公孫皇帝就需要這樣的人,因為心系身後家人者,必無決絕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