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五頭鮑(第2/2頁)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劉姓一家之天下。昔日齊魏徐州相王,周祚淪喪,始有戰國,余只願與齊王合力,覆滅諸漢,共禦赤眉!”

這是願與張步聯合的意思,一起“反劉、平寇”。魏王勢大,若是集中兵力從冀幽往青州打,張步雖能步步抵抗,但還真吃不消,如今得到第五倫手書,知其並無東征之意,不由大喜。

他心中猜測道:“第五倫莫非是後方有事,不能全力東向?”

如此一來,張步就能放開手腳,趁著梁漢主力與赤眉交戰,慢慢蠶食泰山、城陽、東海等地了。

“魏王請齊王務必當心吳王秀。”

伏隆說道:“《春秋》有雲,吳為封豕長蛇,當初吳王夫差、越王勾踐北上爭霸,必先過東海、瑯琊,進擊齊地!如今亦然,吳王秀生得鷹視狼顧之相,有席卷徐州,包舉海岱,甚至囊括青州之意!不可不防!”

確實,隨著梁軍北撤,吳軍開始進入淮泗地區,若吳王再就近奪取東海郡,便要威脅到張步故鄉瑯琊了——瑯琊雖是齊地,但漢時劃入了徐州治下,這讓他頗為緊張。

張步答應下來:“步自此願與魏王剖符通使,共同滅漢平賊。”

他回首喊道:“來人,挑上好的五頭鰒!送去給魏王嘗嘗鮮!”

……

然而在伏隆離開沒幾天,張步卻又在相同的地方,接見了來自南方的使者:吳王秀的特使朱祐。

朱祐亦送上劉秀國書,秀兒在信中,比第五倫姿態還低,還謙卑敦厚。

“慕樂德義,思相結納,管仲曰:‘生我者父母,成我者鮑子。’自今以後,手書相聞,勿用傍人解構之言。”

吳王這是要和齊王來個管鮑之交啊!

朱祐道:“吳王願與齊王約為異姓兄弟,吳取東海彭城,兗州諸地,盡歸齊王!”

“只是,齊王須得提防北方之敵!”

“魏王倫以人臣叛王莽,其言不足信也,先時已定關中,引兵東出,收並州之兵盡取河朔,有南據河洛,其意非盡吞天下不休,其不知厭足如是甚也。”

“齊王要當心第五倫派遣大將,效仿樂毅滅齊之舉啊!”

張步亦以禮相待,最後還是老規矩,獻鮑魚給吳王嘗鮮。

“送六頭鰒!”

一五一六,足見第五倫和劉秀在他心中的份量,還是前者稍高點。

但魏、吳使者輪番登門,都想讓張步提防對面,反倒將張步弄得異常膨脹。

他自誇道:“當初韓信在齊地為王時,劉邦、項羽輪番派人來討好他,二王之事,權在韓信。右投則劉邦勝,左投則項羽勝。”

“而如今,第五倫雖強,卻不如漢高之勢,後方還有隴蜀相脅;吳王秀崛起於江東,驍勇善戰,不論名望還是勢力卻不如楚霸王。”

“我坐擁齊地九郡,生民三百余萬,勢力不亞於韓信!”

此消彼長,當年韓信若是一念之差,都能三分鼎足,何況是他張步?

“梁失其鹿,魏、吳、赤眉爭得,我就爭不得?”

張步將最好的三頭鮑留給了自己吃:“東海、兗州,我全都要!”

……

伏隆出使齊地之際,第五倫也回到了關中,沿著崤函谷地,巡視完弘農和建好的潼關險塞後,進入渭北。

他先回長陵臨渠鄉祭祖——王祖父第五霸開春後身體稍好些,但一直念叨著想回老家,於是就搬了回來。

“這麽說,老朽就是伍霸了?”

第五霸說起第五倫易姓的事來,還是嬉笑怒罵:“別家都是子孫隨父祖姓,我家倒好,祖父隨孫兒姓。”

將田橫墓的情況與老爺子說道後,第五倫又招了宗正第八矯來見。

“涼州武威郡守竇友,曾與季正有故吧。”

第八矯稟道:“臣當初被新莽流放西海郡,恰逢羌人動亂,郡城被攻破,臣一路輾轉北上,跑到了武威避難,還生了病,在姑臧城休養過一段時日,多蒙竇郡守派人照料,否則不能活著回到關中。”

第五倫笑道:“余素知季正恩怨分明,如今便是你還這份人情的時候。”

“竇友乃是竇融從弟,世代在河西做官,前些時日,才遣其長子竇固入朝為郎,從新秦中抵達長安。又上表哭訴說,羌亂頻繁,他還常被匈奴欺辱,被隗囂脅迫,見本王攘夷,心慕已久,願意背離隴右,歸附於魏。”

對第五倫來說,這無疑是瞌睡來了枕頭。東邊的青徐海岱地區,他鞭長莫及,只能利用張步的野心,給秀兒添點堵,別讓吳王一口吃成胖子。

但西邊,第五倫卻能親自微操。

“涼州刺史的人選,竇融本可擔任,但司隸離不開周公,思來想去,還是季正最合適!”

“今年下半年,余就要親征隴右了,但隴地險要難攻,若季正作為涼州刺史,統籌河西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使竇友等自西發兵,夾擊隗囂,則大功可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