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飯稻羹魚(第2/3頁)

“天下大亂恐怕還要持續好幾年,河內每多收一石稻谷,就能多讓一個人活下來。”

河內、魏郡儼然成了是東方的戰爭基地,淇園的竹子全砍了能制作箭矢百萬,兩郡收租的粟、麥、稻加起來,足有四百萬石!

這是支撐河北戰事及入洛的倚仗,中原分裂的第二個年頭,河內、魏郡尚能完富,這是第五倫的幸運,也是天下之幸。

巡視糧倉後,第五倫折返至河陽縣,司隸校尉竇融率河東舟師,比魏王早幾天入洛,眼下就親自渡河來稟報戰況:“陳留、淮陽皆已降於梁漢,綠林偽鄭王劉賜獨木難支,已棄洛陽南下,東逃至鄭地,亦有降梁之狀。”

綠林勢力短短兩個月就碎了一地,尤其是北方,降的降逃的逃,只剩下王匡保有軍隊二三萬,占著潁川郡,但被赤眉、魏、梁漢包圍,此人大概也在猶豫,到底要投誰。

第五倫目前對潁川毫無興趣,頂多派使者去騙王匡保持中立罷了。

聽聞張宗已迅速向東占領成臯,接管了被燒成一片廢墟的敖倉,而洛陽南方的伊闕塞、轘轅關等皆被魏軍控制,南下的條件便成熟了。

魏王這才與行在的核心人員們,說清了他非要頂著兵員、糧食壓力入洛的原因。

第五倫道:“昔漢高留蕭何鎮關中,余今委左丞相及馮偉伯以河內、魏地,堅守轉運,給足軍糧,率厲士馬,防遏綠林及流寇,勿令北渡。”

既然河內如此重要,讓它裸露在敵對勢力攻擊下就頗為不智,但若能取得洛陽方圓百裏之地,就相當於在河南加了一道外塔!

過去一年,馮勤在河內長達數百裏的河岸上處處設防,卻到處是漏洞,若非馬援主動將戰火引到濮陽一帶,渡河攻擊了幾次綠林,河內很難保持和平。

如今主力北調,沿河的亭障既防不住災民,往後也難以防住擁有舟師的梁漢軍隊。第五倫可不想接下來專力於河北時,還得被勢力迅速膨脹的梁漢在黃河邊惡心。

倒不如將邊界推過去,在虎牢關、伊闕塞、嵩山這三四個必經的點做防備,要更加容易。敖倉還卡死了水路,就算梁漢從鴻溝發兵乘船襲河內,也瞞不過他的眼睛。

“打個比方,河內相當於渭北,是齒;那洛陽,則如渭南,若唇。”

“唇離不開齒,洛陽需要河內的糧食救急;齒也離不開唇,需得洛陽在外為屏障。”

竇融等人立刻作恍然大悟狀:“試想,當初楚漢之爭時,漢高縱頗為不利,亦不肯放棄滎陽、成臯,叫楚軍進入洛陽。若如此,河內河北能保全焉?韓信能從容伐齊麽?大王深思熟慮啊!”

溫縣會議的精神,是要傳達到前線將軍手裏的,只守不攻,誰要是上了頭,出了洛陽諸關繼續往外打,沒有功,反有罪!

“余取洛陽,不是為了進攻。”

“而是為了更好的防守!”

……

八月十五這天,第五倫抵達河畔,眺望對岸的孟津古渡。

萬裏黃河,經過三門峽後,終於在北邙山下逐漸平緩,流速降低,開始適合船渡。

這孟津既有渡口也有關隘,北瀕黃河,南依邙嶺,有山河作托,一千多年前,周武王就是在此觀兵,西部八百諸侯皆至。

竇融帶著弘農大姓楊寶進入洛陽後,將本地大賈、豪家組織起來,在孟津等待魏王,軍隊、官吏、看熱鬧的本地人,加起來也有八千了。

第五倫的舟船渡河南駛時,繡衣都尉張魚和尚書郎朱弟站在船頭隨駕,朱弟還擡起頭看了看天。

第五倫問他在看什麽時,朱弟只道:“聽說當初周武王在此渡河伐紂時,有火自上復於下,至於王屋,流為烏,其色赤,其聲魄雲。”

這就是周朝火德的來源,但今日天氣晴朗,只飄著幾朵雲,應該沒有什麽奇異天象了,朱弟再努力仰頭望也沒用。

但有一樁事,卻是人為努力可以做到的。

等船只在孟津靠岸之際,竇融帶著父老們迎了上來,拜見魏王,卻聽到河邊響起了一陣驚呼!

“是白魚,白魚!”

一群洛陽耆老,扛著一個木盆近前,激動地將它呈送第五倫面前。

低頭一看,好家夥,裏面竟是一條鱗片白光閃閃的大鯉魚!

一時間稱頌不絕,竇融及洛陽眾人下拜,恭賀第五倫:“周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而今魏王入洛,亦有白魚躍出水面,為百姓所獲而獻,此乃天意也!”

這裏面涉及的讖緯五德,可就值得好好琢磨琢磨了,朝中那些拼命想證明魏王乃金德的人,可要高興了。

第五倫掃視眾人,到了這位置,類似的事你得習以為常才行,他沒有直接戳破,那樣就太不識趣了,而是順水推舟,說道:“若余沒記錯,白魚躍舟中後,武王俯取以祭,可有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