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烏托邦(第2/3頁)

首先是軍隊內部不均衡,根據軍功,得田從幾十畝到幾百畝不等。其次是外人分不到田,關中百姓只能當佃農,替第五倫的兵種地,這是萬惡的暴秦漢初名田宅制啊!王莽豈會效仿?

他要走相反的道路,絕對平均的井田制!

諸如每八戶共有一井,中央是公田百畝,八戶人家平素還要去公田幹活,同時上交十分之一的收成。

王莽已經想好了施行之法:“秋收結束後,先將各縣豪強土地集中,收歸赤和大公幕府所有,再舉行度田,丈量完畢後,將其一一劃為井田,春日便可開種。”

樊崇覺得,此舉或許能使南陽貧者擁戴赤眉,且先答應現在宛城附近試試看,但又遇上了一個難題。

“田翁,赤眉中,恐怕湊不出那麽多識數之人,沒法丈量土地,你所說的地契也不夠人寫……”

赤眉在中產中的名聲太臭,宛城士人都跑光了,上哪尋那麽多刀筆吏啊。

王莽卻有一個妙計:“樊公軍中,正好有一批人,可做丈量記述之事。”

他指的正是俘虜營中已去奴名,實際上仍然為奴的劉姓宗室,像劉盆子兄弟那樣的人,加起來有一百多,大多受過良好教育。千金之子們跟著赤眉千裏征途後,五體已勤,五谷已識,只用來放牛太浪費了,倒不如利用起來。

“每縣派幾人去,何慮計吏不足?”

樊崇一愣,旋即大笑:“好,此策甚善!”

“用昔日的大豪強劉姓子弟來度田均田,田翁啊田翁,你真是個大才!”

……

同樣做著一個均貧富夢想的樊崇,基本答應了王莽的提議,等離開郡府時,王莽看到“王莽頭”正在赤眉軍中傳閱示眾,一群年輕的赤眉兵,像踢蹴鞠一樣羞辱那老人的頭顱,讓它在地上滾來滾去。

但在王莽低頭經過他們時,眾人卻又敬重地朝這位“老祭酒”行禮。

王莽的目光,與地上的“王莽頭”空洞洞的眼眶交匯,胃中一時翻騰,竟忍不住跑到水溝旁吐了起來。

巨毋霸的大手掌輕輕拍著老瘋子的背,王莽喘過氣來後,只暗暗道:

“天生德於予,故予受盡背叛與磨難而未死。”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予之不死,必是天將降大任於予!”

王莽的心一度死了,如今再度復蘇,但他必須找到老天讓自己活下去的理由,諸如完成項崇高偉大的事業,好讓自我感動勝過自我懷疑。

那他折騰了這麽多年,甚至不惜將墮落的子孫四殺五殺,為的究竟是什麽?

王莽想起自己年輕時,便是王家的另類,被五侯冷落,過過一段孤貧的日子,因而折節為恭儉,在貧窮怨憤中看盡了漢末黑暗,他是想改變這天下的!

他師事大儒勤身博學,貫通五經,但主攻的是還是《禮經》,裏面的《禮運篇》對他影響極大。

孔子說,夏禹、商湯、周文王、武王、成王、周公,這六位聖賢,沒有一個不是把禮當作法寶,用禮來表彰正義,考察誠信,指明過錯,效法仁愛,講究禮讓,向百姓展示一切都是有規可循。

然而那個時代,也只能稱之為“小康”,天子、諸侯的寶座,父傳於子,兄傳於弟,家天下而私之。人們各自親其雙親,各自愛其子女,財物生怕不歸自己所有,勾心鬥角、兵戎相見的事也因此而起,即便有聖賢輩出,遲早也會走向禮崩樂壞。

但孔聖又說了,在這“小康”之前,還有一段時光,那是大道尚存的年代。

大道不止是先王之道,也是天地萬物運行的規律,與天地和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

在唐虞時代,君主是禪讓的,百官是選賢與能的,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

男女異途,各安其份;百姓沒有私心,助人為樂。那時候沒有爾虞我詐、陰謀詭計都用不上;大家都沒有私心,自然就不會去偷盜,所以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這樣的時代,就叫“大同”!

在孔子的時代,已經禮崩樂壞,很難回到唐虞的大同了,所以他就只能先求其次,一心想著恢復周禮,先回到小康。

王莽一度也想如此打算,但他想要踐行的大道,還沒來得及實施,就被天下人,第五倫、劉姓這些野心家的私心所摧毀了。

過去王莽還以為是自己要求太高,如今看來……

是他要求太低了!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

既然如此,倒不如一口氣再邁一步,直接回到“大同”!

在王莽看來,赤眉不但戰力驚人,作為“三皇五帝之民”,是有這種潛質的。

赤眉有幸遇上樊崇這樣的領袖,心存均貧富的夢想,所以起兵數年來,內部依然沒有分化太明顯,不用官號,只稱三老從事,戰士間互稱巨人——相信赤眉軍中人人平等的,除了樊崇,又多了一個王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