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六郡皆良家(第2/3頁)

隗崔將酒碗重重摔碎在地上,拔出了劍!而屋內噼啪碎盞聲不絕於耳,楊廣、牛邯等也杖劍而起!

“這一次,六郡子弟,將為自己而戰!”

……

盡管隗崔頗為鄙夷“五陵惡少年”,但他們不得不承認,茂陵人耿弇以極大的勇氣,翻山越嶺奇襲汧縣,以一己之力改變了整個戰局。

但拿下縣城後,他們的日子卻不好過,雖然耿弇詐稱隴右已敗,否則他們怎能深入此地,騙得本地人助他擊退了隴右兵一波又一波的攻勢,但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這說辭不攻自破,耿弇麾下不到七百人,不但要抵禦敵軍圍攻,還得防著縣城裏二三千人。

於是他在一個雪天隴右兵縮在營中時,竟將城內居民逐出:“兩軍交戰,不忍使汝等死傷。”

反倒是隴右兵以為是魏軍出擊,倉皇之下反擊,殺了不少無辜百姓……

這是耿弇故意為之,此子心狠手辣,經此一事,縣城裏的人對隴右兵絕望,再無人言降。

臘月下旬時,隗囂的旗幟出現在汧縣郊外,派人來喊話勸降,只道第五倫已敗,魏軍主力被殲滅,魏王逃回櫟陽,再也不會來救援了,希望耿弇能早日投降。

“囂仰慕耿將軍久矣,將軍在魏是車騎將軍、封侯,若能歸順大漢,仍復其職爵,共興漢家,亦有灌絳之功!”

“敢問隗君復興的是劉氏之漢,還是隗氏之漢?”

耿弇卻決然不信,讓人在城頭對外頭回復:“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平哀失政,王莽代之,漢祚已盡,汝等欲復漢家,無疑於使死人復活,雖強起而難以持久,終將朽敗。”

“如今諸漢並立,不過是地方將率大姓借名而已,劉嬰癡傻,其實不過傀儡,權柄在汝家手中,名為漢相,實為漢賊!所謂天子之命,不出家門,百姓不知所從,士人莫敢自安,亂兵四起,竟使得元元叩心,更思莽朝!”

“汝等非救天下,實亂天下也!”

“唯魏王誅暴起兵,驅逐王莽,萬姓傾心,四方仰德。今已定關中,帶甲三十萬,良將百員。諒爾等隴右、南陽腐草之螢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豈不聞古人雲:‘順天者昌,逆天者亡。’我倒是要勸隗君,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魏王念在昔日舊誼,仍不失封侯之位。”

這一席話傳回去,隗囂不由啞然失笑:“這小耿將軍,不但用兵勇銳,口才也了得。”

這就是五陵士人與隴右的一大區別了,文武兼修,作為移民,思想活絡,不拘泥於地域之見,關東、關西的優點兼容並包。也難怪元成以後,他們會壓了六郡人一頭。

既然談不攏,那便只能攻,這根刺不拔掉,總會心裏膈應,隗囂要趕著回西邊安穩人心,將攻擊縣城的任務,交給了隴西大姓楊廣,每日以數千人擊之。

吸取被耿弇奇襲的教訓,千山塬上也安排了一支千余人的兵卒,讓北地魏軍再不可能穿插而來。

城中食物倒是充足,但箭矢已盡,乃發屋斷木以為兵,繼續固死堅守。

耿弇讓人將水澆在城墻上,凝結成冰,讓隴右的梯子難以搭上來,敵人的進攻一次次被擊退,戰至疲敝時,眼看傷亡者越來越多,而救援遲遲不至,軍司馬蒙澤也會有些氣餒遲疑。

“將軍,魏王不會當真敗退,不管吾等了罷?”

耿弇用雪將刀刃上沾著的血擦拭幹凈,反問蒙澤:“當年在新秦中,魏王坐視匈奴橫行,不敢渡河了麽?”

隗囂與自己的親叔父互不信任,但耿弇對第五倫,卻頗有信心。

“兩軍臨陣對敵,魏王是匹中駟。”

他心中暗道:“但要論兵略謀劃,抓時機,魏王卻是上駟!”

否則第五倫怎能在所有人都反對時,敢帶著八百人入關中,無中生有掀翻了新莽呢?

耿弇看向城外的隴右兵:“我這七百人,至少拖住了四五千隴兵,加上隗囂帶著西撤的兵卒,陳倉的敵軍,絕不會超過兩萬。”

“隴軍已分,這千載難逢的機會,魏王要是抓不住,那他,就是下駟了!”

……

第五倫兩軍也已匯合,兩萬余兵抵達郿縣,這裏是秦國名將白起的故鄉,這是第五倫知道的。

他不知道的是,而再過一百多年,六郡良家子最後的大英雄董先生,會在這裏修築一個龐大的塢堡:郿塢。

但如今的郿縣卻空空如也,既沒有高聳的塢堡,連糧食都被悉數帶走、燒毀,軍糧得由五陵、長安民夫從後方運來。

“這便是隗氏的打算,拉長我軍糧道,好使其騎從能繞襲其後。”

以萬脩等人為首,還是認為,應該等到春暖雪融,渭水和溝渠能夠運送糧食後,再徐徐西進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