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兒皇帝(第2/3頁)

“我可不願後世人提及馬氏,除了謀逆外,還加上引胡入塞之惡名!”

此事反而促使馬員堅定了決心,立刻派人去南方,將情況告之於第五倫。

隨著北方大敵出現,匈奴的侵擾可能會更加頻繁,現在他必須背靠第五倫了。

“唯望伯魚早定河西,與上郡連成一片,如此方能給我方一點支援,保塞不失。”

……

而當第五倫接到北方消息後,只感慨良多,一是盧芳命大,其次便是隨著新室崩塌,各方勢力粉墨登場,天下無主,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時代,到了。

他的時間,也更加緊迫了幾分,現在大西北太亂了,往後指不定是內戰外戰要一起打。

既然上郡的騎兵來不了,第五倫也不猶豫,抵達重泉城次日,萬脩已經在洛水上搭好了浮橋,與第五倫匯合後,大軍渡洛!

這洛水可比灞水好渡過了,並非其更窄更淺,而是因為田況麾下不過萬人,難以防禦長長的河岸,索性將兵力集中到東南方的郡首府:臨晉城。

第五倫過了浮橋後,立刻召來萬脩,與景丹等軍議:“規避野戰,困守孤城,田況是在等待援兵?大司徒王尋,到何處了?”

萬脩稟報:“已入舊函谷關,但彭寵將軍在渭南派出的斥候已深入到京師倉,卻未曾見到王尋大軍,擒獲零散西逃欲歸鄉者,說是王尋從風陵渡去了河東!”

河東?好家夥,這是開始軍閥混戰,爭著占地盤了啊。

對此,第五倫亦喜亦憂,喜是田況又被豬隊友坑了,沒有後援,處於劣勢,他的兵力不到第五倫三分之一。

麻煩之處在於,王尋帶著六七萬人撤過去,若讓他站穩了腳跟,為往後第五倫攻略河東多了不少阻力,但轉念一想,又暗道:“以王師禍國殃民的素質,或許不一定是阻力……”

一切都得等打掉田況這又臭又硬的家夥再說,大軍駐於與臨晉城僅僅一日之隔的大荔,第五倫對田況還是十分警惕,此人善用兵,多智謀,他遂令張魚、第五平旦帶著人,將大荔到洛水之間,每一條土塬溝壑都仔細搜索,勿要讓後方藏了伏兵。

虧得這一帶地勢較為平緩,還不是典型的黃土高原,要是像新秦中的山坳一般,廣袤百裏之地溝壑縱橫,當年馬援就是往裏面一鉆,王師搜一個月都搜不完。

雖未能等到上郡的騎兵,但第五倫還是遇上了點意外之喜。

“大將軍,鄜縣人聽聞將軍反暴新,征河西,便舉事響應,老朽帶了鄉黨,特來助陣!”

為首的人年過半百,卻是第五倫當年做師尉戶曹掾時,帶他去拜訪宣秉、宣彪父子的鄜(fū)疇鄉鹿嗇夫,鄜縣雖在洛水之東,但行政上被劃歸列尉郡,不想多年前結下的淵源,如今竟還派的上用場。

這群人往南走,途經的衙縣、徵縣,喊著“同去同去”,二縣見田況大勢已去,遂也舉了第五倫旗號,人數越滾越多,竟至三四千。

雖然這場仗不一定需要他們,來了或許還會幫倒忙,但這份心意是要表彰的。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說的就是鹿嗇夫這樣的人啊。”第五倫記得,此人當年在自己小本本上是打了勾的,欣然接見,又問他名字如何稱呼?

“鹿宰。”

“那君便是鄜縣宰,兼任軍司馬了!”

多了這批生力軍,包圍臨晉的兵力便足夠,起碼能當民夫來使喚,但就在第五倫打算向東推進,圍攻臨晉時,跟著鹿宰南來的徵縣豪強,名為“李柏”者,卻朝他作揖:“大將軍不能只看前方的臨晉,而忽視了後方的危險啊!”

第五倫孰視此人,面如冠玉,字為“子術”,遂問他:“君說的險,在何處?”

他的後方,是守著浮橋的三千後隊,再往後,就不知其指的是波詭雲譎的常安,還是北地觀望關隴局勢的原涉了,總不能是隔著上郡的五原盧芳吧?

第五倫甚至想到了鹿宰帶來的這幾千人,這其中會不會有田況的死忠混入?

李柏卻搖頭:“據小人得知,田況撤往臨晉前,還在大荔以西留了數百人的死士,皆攜幹糧,就等著將軍大隊人馬開到臨晉,從後方襲之!”

“將軍!”張魚聞言不服:“從洛水東到大荔,吾等數日內走遍了每條山溝,將逃難的百姓都找了出來!”

第五平旦也喊冤:“商顏山也不高,就百步而已,樹也被砍得差不多,臣親自上去轉過,絕無可能埋伏數百人。”

二人做事都很細致,確實是認真搜尋過,第五倫疑惑地看著這告密的李柏,卻見他笑著搖頭道:“也不能怪二位,因為田況的伏兵,不在地上。”

李柏手往下一指:“而在地下!”

此言一出,師尉本地人的景丹最先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