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不中(第2/3頁)

第八矯來稟報此事時,第五倫樂了:“鮮於褒是個貪官,王莽時被清查下獄,丟了官。”

“卻也是個能吏,我記得他數年間將長陵治理得不錯。”

這兩者並不沖突,第五倫現在不怕底下人貪,就怕他們只會空談,啥也幹不成。

對這種馬骨,當然要善待,第五倫道:“如今季正做著列尉大尹,但常留在常安助我,便讓鮮於褒充當列尉郡丞,做你副手吧。”

此外還有許多和第五氏當年家境差不多的寒門子弟踴躍報名,第五倫也不必像在魏郡時那般寒磣,只能許以門下吏之位了,他已經開幕,不限名額,放開了收人,讓第八矯等人協助遴選後,再充當職務。

“張子孝還是不願復出?”鮮於褒或有點能力,但名聲不好,第五倫還需要一個道德楷模來裝點門面,舉主大人就不錯嘛。

第八矯稟報:“已經回了平陵老家,稱病謝客,足不出戶。”

“張子孝那邊不急。”第五倫知道張湛是名聲好而幹不了實事:“茂陵人杜林被小耿郎君舉薦,他在儒林中頗有名望,倒是可以做京尉郡丞。”

第五倫現在急需人才,但與渭北的踴躍鮮明對比,他的招賢令在渭南和常安遭到了冷遇,響應者寥寥。

第八矯告訴了第五倫緣由:“彼輩認為,將軍甫一入城,還沒誅民賊,就先殺了公孫祿等德高望重的前漢老臣,常安與渭南士人,心中難免多了些想法。”

第五倫笑道:“季正也如此認為?”

第八矯頷首:“臣以為,確實是急切了些……”

第五倫更覺得自己沒殺錯,這群人若是留著,撐著輿情大旗,鼓動士人天天自己找麻煩,豈不是更麻煩,現在起碼一盤散沙,沒法上躥下跳了。

當初因為種種緣故不仕莽朝的關中士人,多是心懷漢家,不合作者比比皆是,甚至有跑路的,比如茂陵大儒申屠剛等,都是往西跑,隴右隗氏打出了復漢旗號,對他們吸引力更大。

剩下許多人也在觀望,對第五倫這“名不正言不順”的政權並不十分看好。

這場考試,在“士心”上,第五倫基本沒撈到幾分。

而隨著西邊小耿駐兵於武功休整,將更多消息傳回,第五倫亦才得知,隗氏兵已取隴關、蕭關,這下主動權便在對方那兒了。

隨著消息抵達,戰爭迷霧散去,現在的形勢漸漸明了了:據小耿在武功抓住的方望同夥供認,平陵人方望等,攜劉孺子西遁,去投靠隴右隗氏。

但隴右與第五倫之間,還隔著一個扶尉郡的呂鮪,看他的架勢,想玩兩屬的花招,散關斜谷都在其手裏。

而王莽向南“巡狩”,應已抵達還效忠新室的漢中郡。

正東方是合師尉、翊尉兩郡,大敗彭寵後擁兵上萬,心心念念要“勤王”的探湯侯田況。

東南方亦是新莽殘余勢力,司命將軍孔仁帶著屯騎營三千人遁逃弘農,守峣關,又與右隊大尹合流,這批人大有投降綠林之勢。

此外還有西北方,被王莽辟除做了二千石的茂陵大俠原涉,此人倒是沒興趣勤王,目前保持中立,觀察關隴形勢。

唯一的好消息是,位於正北的上郡(陜北),增山連率馬員是第五倫外家人,已經舉旗響應於他,上郡騎從是第五倫急需的力量。

一句話,整個大西北亂成了一鍋粥。

山河形勝變成了四分五裂、軍閥割據,第五倫反而被困在中間,試圖迅速奪取諸關以贏得時間、空間的計劃也泡湯了。

“如今不止是隴、蕭兩處。”

“南之散關;東南之峣關、武關;東方之新、舊兩函谷;通往河東的蒲津關,皆非我所有!”

關中關中,得先有關,才有中。

沒有關?那就不中!

第五倫的目光在地圖上遊走,六面開戰顯然不可取,是時候分出主次了,哪邊輕,哪邊重,哪邊緩,哪邊急?

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

第五倫的命令十分簡潔明了:

“南邊守、北邊固。”

“東邊打,西邊談。”

……

六月初六,當隴右劉龔抵達常安近郊的建章宮外時,受到第五倫的熱烈歡迎。

“終於把伯師大夫盼來了!”

第五倫拿出了那份劉龔當初在國師府夾在桓譚《新論》中約他舉事的帛書,感慨道:“回想這半月來的刀光劍影,真是驚險異常,王涉、董忠無能,幾壞大事,幸虧我與國師公一東一西,皆舉事,方能驅逐王莽!”

言下之意,大家都是“革命同志”,仍是一家人。

劉龔先前還擔心第五倫的態度,怕他會倨傲,眼看第五倫一如往日般,這才稍稍放下心來。

他在路上時,遇到向西逃去的一些大儒,也聽說第五倫誅殺公孫祿等復漢派老臣的事,但劉龔只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