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戰神(第2/3頁)

這昆陽便是古時葉縣之地,葉公好龍發生的地方,楚國的北門戶,素以“宛、葉”並稱。

“有葉則宛安,無葉則南陽亦亡,譬如唇齒也。楚國春秋之際有葉公坐鎮於此,兩百年而無憂患,至於戰國時,葉地為三晉所奪,宛地也漸被蠶食。”

劉秀這一席話,博得眾人贊譽,他雖然沖鋒陷陣不如老哥,但論戰略眼光,卻比劉伯升還強一些。

於是劉伯升等人圍攻宛城,而劉秀則跟隨“成國上公”王鳳,以及王常、馬武、李軼、鄧晨等更始政權的九卿諸將,帶下江兵、舂陵兵兩萬人北擊潁川,在昆陽下遇阻十數日後,拿下此城。

站在城頭縱觀,昆陽雖然不如魯陽險要,但也不差。正好扼住著名的“方城山”險隘缺口,北邊是黃淮平原,南方是南陽盆地,真乃咽喉要地也。

拿下這座城後,王鳳等人頗為自得,倒是劉秀清醒認識到:“竇周公殘兵兩千,退守此地,若非他一心保存實力,不欲與吾等死戰,否則以昆陽之險,可以一當十,奪取不易。”

昆陽既下,在劉秀的提議下,由王鳳親自鎮守此地,確保不失,而遣一軍向東進發,奪取定陵、偃城,以為昆陽之犄角。

而他則與馬武、王常帶著萬人之兵往北,追擊已經完全沒有心思和漢兵交戰的竇融,略取父城、襄城等地,好控扼汝水要道,既能威脅郡治陽翟,又能提前得知新軍南下的任何消息,讓後面的昆陽乃至於宛城的漢軍主力做好準備。

軍隊向北行進之際,劉秀還召來自己統帥這數千人的幾位將校,諸如朱祐、陳俊等人,嚴肅下來,與他們提前說好。

“綠林諸將在南陽時性情暴橫,對百姓多有冒犯。如今皆歸於漢旗之下,便不能像過去一般,都要嚴肅軍紀,敢有妄犯著姓、豪右及百姓者,皆斬之!若是攻城略地取得府庫,該由我得的那份,悉數分予眾人!”

“吾等進入潁川,乃是客軍,不過區區兩萬人,要在此地與新軍角逐,勝敗在於潁川人心向背!在於世人厭新而懷念大漢。”

雖然更始皇帝劉玄之漢,和劉秀期盼的有所偏差,但一筆寫不出兩個漢字,這“人心思漢”的招牌,若能用得好了,足以事半功倍,可萬萬不能剛開始就砸了!

不知為何,劉秀總有一種預感。

“決戰,快到了!”

……

為“決戰”做準備的可不止是王邑、劉秀,還有第五倫。

魏地鄴城大軍雲集,正在第五公巡視下接受檢閱,但這分明不是秋校的日子啊?

第五倫的理由很充分,他要在魏地的常備軍中,簡拔入京“勤王討賊”的部隊。

這八百人,必須是精銳中的精銳,人人都能作士吏、什長來使喚。力求入關之後,得了王莽承諾的征兵,人數一變為八千甚至是四萬時,依靠這群嫡系軍士管著,還能保留一點戰鬥力。

第五倫一身戎裝,站於城頭檢閱,經歷過與赤眉鏖戰的親衛們換上了新裝,背著蒙皮的盾牌,將隨身利劍擦拭得熠熠生輝;弓弩兵亦持弩機攢射,更有十名壯者持旗幟站於第五倫左右,大旗隨風飄揚,壯士卻紋絲不動。

而隨著第一通鼓點敲響,各部曲重新列隊,向左右散開,呈現作戰隊列。

第二通鼓後,兵卒們前排執刀盾、後排持矛戟,聽著號令,聞鼓則進、重鼓則擊、金之則止、重金則退,一時間刀盾如山,戈矛如林,蔚為壯觀。

三鼓、四鼓已過,兵卒們額頭上隱隱有汗水,卻依舊飛快地重新集合起來。隨著第五通重鼓敲響,他們開始排成軍隊列,依次從城下走過,還偏頭朝城頭大聲呼喊了起來。

“奉詔討賊!”

王莽的詔已經對他們不管用,吃誰的飯,聽誰的“詔”唄,至於誰才是賊,亦是第五倫說了算。

數千人之呼,直震雲霄,讓人頭皮發麻。

被第五倫邀請來觀摩軍陣的魏地豪強們都看得冷汗津津,西門延壽父子亦在其中。

自從春耕以來,第五倫讓經歷過與赤眉血戰的士卒加緊了訓練。如今他麾下的數千常備兵,連最晚征召的那批,也已經集訓半年以上,而且全是脫產!不少人還分到了土地,對第五倫死心塌地,不復早期的散亂模樣。

一鼓整兵,二鼓習陳,三鼓趨食,四鼓嚴辯,五鼓就行。聞鼓聲合,然後舉旗,在第五倫、馬援的日夜操練下,還真有點強軍架勢。就算第五倫不在,依靠這群士卒,豪強武裝加起來,也絕對奈何馬援不得。

乘著魏地諸姓被大軍震撼的當口,第五倫又讓朝廷正牌使者王隆站出來,替自己宣布了一件事。

“近來,陛下為護元城祖陵不失,特令方士蔔算,得一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