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攘外安內(第2/3頁)

至於漢元帝時的匡衡等人,更是連陳湯斬了郅支單於的頭顱回來,都要藏著掖著,不肯大肆宣揚。

將自己包裝成醇儒的王莽卻與他們不同,他和陳湯是忘年之交,莫逆好友。陳湯素來貪財,收受賄賂幫人人家常便飯。但對十分聊得來的王莽,陳湯這死要錢的家夥,竟然沒收一文錢,免費幫他打抱不平:“莽父早死,獨不封,母明君拱養皇太後,尤勞苦,宜封!”

王莽的新都侯,除了他費盡心思討好叔伯外,可以說多賴陳射聲之力也。王莽對此頗為感激,陳湯晚年時因為漢成帝昌陵一案,丟了官職爵位,一度下獄,十分落魄,王莽常去拜訪。

二人就坐在院子裏,置酒同案,王莽津津有味地聽陳湯講述當年跨越險阻,追擊郅支單於的事跡。

那些黃沙大漠的征戰豪情,士卒凱旋,斬得名王首級獻於桂宮,懸於北闕的驕傲,連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經陳湯之口,深深刻在了年輕的王莽心中。

當然,在王莽代漢後,默默將那句話換成了“明犯大新者,雖遠必誅”。

做了皇帝後,王莽立刻將漢朝時備受冷遇和儒臣刁難的宣、元開拓功臣之後,統統重新封侯。

“陳湯、傅介子、甘延壽,立有大功而聲名不顯,賞賜稀少,這是不公啊!前朝欠諸位英雄們的禮遇,就由予來補上!好讓諸君之名,再度揚威萬裏!”

而對四夷的戰爭,亦出於他身為中夏帝王的這份驕傲和自豪。

“諸夏有禮,而蠻夷無。前漢的事證明,戎狄,絕不可以禮服,而當以武折之!定要讓彼輩稽首來賓,願守列藩,累世稱臣。”

除此之外,王莽亦見漢末流民滋生,皆乃土地不足之故也,他曾下王田令,試圖恢復井田制解決土地問題,但實在是難以落實,阻力重重,只能改變思路。

“既然中原之地不足,何不取地於四夷,而移流民填之呢?”

新秦中過去也是戎狄之地,如今不是牛羊遍野,富庶安寧麽?擴展中夏疆界,最終實現以夏變夷!

只可惜腦袋裏想得不錯,實際操作的手腳卻不聽指揮,新軍戰鬥力實在一言難盡,十多年了,就贏了一場對下句麗的,其余都一敗再敗。

對四夷的征伐打到最後,已經離王莽的初衷甚遠,變成了為了顏面而戰:堂堂天朝上國竟不能制服人口數十萬的蠻夷小邦,豈不是讓人笑話?

直到今日,眼看國內動蕩一年比一年激烈,王莽只好依依不舍地下了詔令。

“停止攘外,專心安內!”

對準一個方向飛奔了十多年後,終於踩了刹車準備調頭,也不知道,還來不來得及?

更讓王莽不滿的是,朝野之中有一種聲音,對如今形勢很喜歡用秦末之勢來對比,畢竟秦始皇帝北伐匈奴,南擊夷越,王莽也幹了。秦末之時天下板蕩,六國豪貴與甿隸群起反叛,如今的前漢遺族和綠林竟有勾結之勢,也差不多。

最可怕的是赤眉軍,朝臣們都擔心,他們會在打贏朝廷主力後攻城略地,然後效仿陳勝吳廣揮師西進,威脅洛陽,若是跟南方綠林合流,紅綠搭配,恐怕更難對付。

但就在十月下旬,洛陽方面的太師王匡傳回一個好消息:“赤眉已散!”

“散了?”

本來都準備好洛陽以東州郡統統不保的王莽君臣都如蒙大赦,仔細看看奏疏,王匡只說是赤眉似乎起了內訌,參加了成昌之戰的三支赤眉軍居然各走一方。

泰山赤眉樊崇部,已聚合十萬之眾,向東返回泰山,過魯郡,似乎想向城陽、瑯琊方向移動。

而實力僅次於他的梁山赤眉董憲部,開始帶著數萬人向南發展,侵犯濟平郡,目標直指定陶。

最後是大河赤眉遲昭平部,她則帶著部眾兩三萬向北走,攻占壽良郡東阿等地,盤桓在黃河新道,大有渡河北上之勢。

其實都算不上什麽好消息,但至少壓力給到了地方州郡,給了中央朝廷喘息之機。

王莽立刻下令,“大司馬董忠養士習射中軍北壘,演習武藝;司徒王尋征關中隴右兵十余萬屯洛陽,與太師匡並力。”

這支兵還在征召中,等他們抵達洛陽,只怕要到地皇四年初了,至於到底是先擊南方綠林賊,還是東方赤眉賊,且看看哪支危害更大再說。

不論如何,王莽仿佛看到,他那已經接近坍塌殆盡的理想,又重新有了無窮生機。

皓首白須的王莽,再度衷心感激皇天太一上帝,看來他還是眷顧自己的。

“亡羊補牢。”

“還來得及!”

……

而遠在冀州的第五倫這邊,比朝廷更早知道拿了一手好牌,讓天下為之側目的赤眉軍,在本該大放異彩,堪比陳勝吳廣的回合裏,其選擇居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