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快把那爐火燒得通紅(第2/3頁)

第五倫將其釋放,官復原職,又留了幾個門下吏監督。

郭鐵官明白自己身家性命都在第五倫一念之間,陪著巡視鐵工坊時頗為積極:“鐵官分為吏、卒、匠、徒。”

“官吏負責管理,卒則持刀兵監工,匠人專管冶鐵,而刑徒則幹重活。”

重新開工後的鐵工坊,官吏數十人,兵卒五百,匠人三百,刑徒將近兩千,武安鐵官的體量,已相當於一個小鄉。

武安的鐵礦多是露天,采了幾百年還沒枯竭,一來是人工的開采效率確實不怎麽樣,二來則是礦脈頗富,起碼第五倫這代人是不用愁的。

負隅叛亂的李氏徒附、田奴、私從大多被押到了這從事采礦,其中不少人肯定是被迫從逆,寬赦後也能做良民,但沒辦法,碩大一個鐵礦需要有人幹活,總不可能讓豬突豨勇或流民兵們來背礦石吧。

於是第五倫解放了一批奴隸,又讓更多人成為奴隸,或者說,他們中不少人過去亦是奴隸,區別只是從給李老爺幹活,變成給第五倫老爺做苦工,後者給他們的待遇,還不如前者。

反倒是過去被踩在最底層的鐵官徒們,如今翻身成了兵卒,新官上任的黥鹿拎著他心愛的大錘,帶人監督,又派人持弓弩者占據高處,隨時準備撲滅反抗和叛亂,黥鹿眼尖,他自己帶頭舉事,所以知道哪些人有危險,妄動者會立刻被揪出來,寧可殺錯,不能放過。

在殘酷的鎮壓下,大多數人認了命,灰頭土臉,用小車推著從礦山中采來的碎礦去往冶鐵區,也有用牲畜拉的,拉到一半老牛累得趴在地上,鞭子毫不留情朝它和他們身上打去。

礦區是飛塵石屑洋洋灑灑,而冶鐵區則是爐火高溫,烘得人口幹舌燥,亦有刑徒鏟炭運礦,但更多是地位稍高,得到第五倫加薪和保護,並改善居住條件的工匠們操作。

第五倫初來鐵官時就發現,此時已開始使用高爐冶鐵,但那爐其實不算太高,也就兩米出頭,爐壁為紅砂巖砌成,內壁上下部均較窄,爐腹較鼓,爐工往裏面添加木炭和鐵礦石煉造生鐵。

搞煤球起家的第五倫查看了煉鐵的木炭:“這木炭從何處燒來?”

郭鐵官道:“百裏不販樵,千裏不販糴,只是武安附近樹木已盡,得從西面太行運來,在附近燒好,專門有數百人伐木,百余人燒炭。”

第五倫頷首,他沒有貿然指揮全體工匠用他的“新技術”來冶鐵,而是讓大部分冶鐵區以恢復生產為主要目標,沿襲武安工匠們熟練的冶鐵法子,保證每日產出。

在此基礎上,又劃定了一塊小區域,用於創新和鼓搗新技藝。

說起來,第五倫去年從南陽李通家處,誆得了數十名鐵工,也被馬援順便帶到了魏地來,如今總算是有了用武之地。

只不過,南陽鐵礦和趙地鐵礦成分、含量不盡相同,冶鐵細節也有差別,加上方言不通,與其讓他們和武安工匠相互搗亂,還不如分開來。武安鐵匠保證恢復生產,南陽鐵匠則替第五倫鼓搗一道新的生產線。

針對武安鐵官的情況,第五倫打算從造爐開始著手改造,諸如增加高度,使用新的材料。

在燃料上,驟然改成煤不合適,但怎麽燒木炭也有門道。

這一切都是為了增加爐溫,而當第五倫提出,要在本地使用的“馬排”,以人工畜力皮囊鼓風的基礎上,試試借助流經冶鐵區的湍急溪流,以水力鼓風時,郭鐵官卻告訴他:“這技藝,小人聽說過!”

已經有了?但第五倫在關中和鄴城、武安,都沒見到過水力鼓風技術啊。

“聽說是鄰郡後隊(河內)汲縣有一位司空掾,名叫杜詩,造作水排,鑄鐵為農器,用力少,見功多,只是小人沒親眼見到,只聽人提及,不知真假。”

“杜詩……”第五倫記住了這個名字,河內汲縣,距離魏地不算遠。

至於產出生鐵後,或直接鑄為鐵器,或加工成為熟鐵,如此而已,百鍛滲碳成鋼的則是極少數。

而就在第五倫安排南陽工匠們創立新工藝之際,武安鐵官因戰亂耽誤的生產、被毀掉的爐灶,也陸續修復。

隨著爐火燒得通紅,伴著眾人的歡呼,復業後的第一爐生鐵從出鐵口汩汩流出,又被鑄成一柄標準的矛尖,被送來給第五倫過目。

“甚善。”

雖然還是舊工藝,但這也意味著魏郡的軍工機器,在第五倫控制下,再度轉動起來。

緊緊握著這柄尚有烈火余溫的矛尖,看著熱火朝天開工的鐵官坊,還有南陽鐵工們鼓搗新技藝,承諾入冬前試試第五倫所提議“灌鋼法”的新生產線。

第五倫心中,過去一年來的忍辱負重,“無為而治”與豪強們虛與委蛇所帶來的憋悶,仿佛都一掃而空,是時候大刀闊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