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砰!(第2/3頁)

也是導致張魚、朱弟淪為孤兒,數萬百姓流離失所的慘劇。可在官方的說辭裏,這卻不是災異,而是祥瑞!

第五倫今日也如此說:“當地賢良說,岸者,土也,對應我朝土德;涇河,水也,對應北方。此乃《河圖》中‘以土填水’之預言,乃是恭奴即將滅亡的預兆!”

這可不是第五倫的原創,而是當年大司空王邑奉命去巡視災情後,回來報的喜,群臣還為此事向王莽賀壽呢!

結果就是王莽信了這鬼話,災不好好救,派遣並州牧宋弘等人率兵去到邊境線上,等待匈奴內亂,乘機擊滅。

然後這一等就是三年,直到去歲匈奴單於死,王莽才認為當初的吉兆終於應驗了,這才推動了這場荒唐的戰爭。

第五倫也曾想過,王莽身居高位,知不知道底層的辛酸與豬突豨勇營中的慘劇呢?若是當眾挑明一切,會如何?

想想算了吧,上一次進諫的嚴尤,已經被罷官攆回家了,更別說自己。

他繼續稟報道:“如今出征在即,臣卻是想起這預兆來,於是令士卒以黃巾裹頭,意為土德之兵也,對上恭奴,一定所向披靡!以土填水!”

言罷,中黃門前去回復王莽,第五倫早就琢磨好了,新朝尚土,王莽也是個喜歡玩弄五德五色的,比如他女兒,就從定安太後改封黃皇室主。

所以在新朝搞黃色,很安全,很政治正確。

除非王莽真是穿越者,知道黃巾軍,否則絕對是有賞而無懲。

話雖如此,但王莽賞賜的腦洞清奇,是第五倫萬萬沒想到的。

卻說王莽聽中黃門回稟第五倫原話後,捋起冠旒遠遠看了這個年輕人一眼,說道:“子雲臨終前沒來得及作出的北征之賦,今日予卻是從其弟子這得到了,此言甚善!賜麟韋之弁!”

此乃柔皮所制之冠,上面描繪了麒麟的鱗片花紋,乃是王莽讓禮官制作的,據說符合周代古制,冠賜下後,第五倫千恩萬謝接過戴上,心裏卻有些發怔:“就這?”

確實還有,王莽問了陳崇幾句後,又道:“子雲五代單傳,二子俱亡,已然絕後,而蜀中並無他揚。五威司命,立刻遣人尋周時大夫伯僑,以支庶初食采晉之揚氏之後,挑選適合的男子,過繼給子雲作為後嗣,為其續上香火。”

從大司空王邑,到五威司命陳崇,都盛贊王莽這是興滅繼絕之舉,仔細想想確實沒毛病,但第五倫又覺得是畫蛇添足——這件事明明可以由他以後來做啊,卻被王莽搶先了。

末了,卻遠遠見王莽又下了一道詔令。

“先有巨母氏出,壯勇勝過古之惡來、孟賁;後有第五倫黃巾之語,應天鳳三年土填水之瑞,此皆乃祥兆也,恭奴可破!故予決意……”

第五倫打起精神,還以為王莽會給自己升官,封個黃巾校尉啥的。

豈料皇帝下一句讓他大跌眼鏡。

“使太師王匡麾下,北上三軍精銳皆著黃巾,以應符兆!”

黃巾軍不再專屬於他了,被太師王匡奪了,第五倫頓時悵然若失,有種給人作嫁衣的感覺,而詔書下一句更讓他“驚喜”。

“另封第五倫‘附城’之爵。”

……

梁丘賜愣愣地看著轉眼就封了爵的第五倫,有些羨慕嫉妒,但立刻就換上了笑臉:“恭喜伯魚了。”

第五倫也萬萬沒想到,王莽確實是不按套路出牌,頓時覺得諷刺:“果然如常安民謠所言啊,力戰鬥,不如巧為奏。”

但比起那張伯松一篇文章導致兩個列侯、七個裏附城的封賞,第五倫還是大為不如啊。

且說這新朝爵位,公侯伯子男之下,還有一個“裏附城”,理論上相當於漢朝的關內侯,享受一個裏的封戶。

因為大新封爵太眾,導致子男滿地走,附城多如狗,加上朝廷財政陷入困難,連伯、子、男都沒混到食邑,何況是裏附城。

第五倫聽說,常安的裏附城已經多達數百人,一些人遲遲等不來王莽屢屢拖延的食祿,只能去市肆裏替人做幫傭謀生,將爵爺逼到這份上,也是歷代罕見之事。

這時候又是一聲巨響,鐘磬再度敲擊,第五倫這次尋覓著聲音望去,卻見敲鐘的正是已從蜀地回來的掌樂大夫桓譚。你別看桓譚只是個樂官,無權無勢,人家身上也掛著個“明告裏附城”的爵位呢,所以根本不值得高興。

且慢,剛才嚇唬到自己的鐘磬,就是你小子敲的吧!

第五倫對桓譚怒目而視,桓譚卻置若罔聞,讓樂官再敲了一聲。

“天子博募有奇技術可以攻恭奴者,將待以不次之位,今有新豐客三人應募,各有破敵奇技,且登台試之!”

隨著中黃門的呼喊,卻有三人陸續登上了高台來,而最讓第五倫在意的,是位於最後的那個人,還有幾名郎官士卒幫他扛著笨重的物件,呼呼赫赫地攀爬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