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 四賢王 皇上指婚過後,宮裏便開始……(第2/4頁)

尤綰身處後宮,鮮少聽到朝事,但皇上從不避諱她,也時常請她到養心殿,盡管尤綰對此事不上心,也或多或少聽到了一些風聲。

她覺得這些人都在做無用功,皇上不可能再像先帝那般,昭告天下明晃晃地立個太子,這些人蹦的再歡,皇上也不會聽他們的。

這一日,尤綰正站在書桌旁,給皇上磨墨。

並不是她殷勤討好,只是方才在軟榻上坐太久了,尤綰便從蘇公公手裏搶了這個活計,好站一會兒。

皇上不知在看什麽,那折子上密密麻麻地寫著字,尤綰掃一眼便覺得眼睛酸,也虧得皇上能耐心看下去。

過了半晌,皇上放下折子,看到尤綰手上動作越來越慢,他輕輕一挑眉,道:“又累了?”

轉得這麽慢,若是值班的宮人敢這麽敷衍他,早被拉下去打板子了。

尤綰瞪他一眼,把墨一放,揉著手腕便喊疼,還道:“這磨墨太枯燥,我不玩了。”

皇上朝蘇培盛使了個眼色,蘇公公立即給尤綰搬來個梨花木椅,待尤綰坐下後,蘇公公又退回到墻角。

“給你看個有趣的,就當解解悶兒。”皇上將方才看的奏折遞給尤綰。

尤綰見他神色悠閑,便知這奏折裏寫的不是什麽要緊事。

她便接過打開掃了幾行,待看清上面寫的內容,頓時覺得自己不是在看奏折,而是在看話本。

“原來京城裏還有這麽多令人聞者落淚聽者傷心的苦命人啊……”尤綰嘖嘖搖頭,“怎麽還全讓四阿哥碰上了呢?”

那奏折上寫的不是別人,正是皇四子弘歷,字裏行間都是稱贊四阿哥的賢德寬厚,出宮幾趟,先是遇到了兒子不孝的孤苦老母,後又碰上屢試不第家境貧寒的中年舉子,後面還為幾個孤兒尋了親,其中波折坎坷,實在是讓人心酸啊。

若說京城中有這些苦命人,尤綰是信的。皇城根下未必都是富貴人家,天下百姓就沒有不苦的。但身為皇子,四阿哥每旬頂多出宮一回,偏回回都能碰到這樣的事兒,還費盡周折為這些百姓們排憂解難,又偏偏被路過的大小官員知道了,記錄下他的賢行,又呈報給皇上。

要說這其中沒有貓膩,尤綰是絕對不信的。她沒看出四阿哥的賢德,倒覺得這種舉動有些眼熟,像極了往日的廉親王。

皇上面色已經沉了下來,他銳利的眼神盯著那奏章,說出的話帶著冰冷寒意:“小小年紀沽名釣譽,

盡學了些歪門邪道。若是他再大些,恐怕就能恩澤四方福佑八海了,朕倒不曾想過,自己還能養出一位四賢王來。”

尤綰忍不住撲哧一笑,往日聽慣了八賢王,如今聽皇上在賢王前面加了個“四”字,總覺得說不出來的奇怪。

皇上正生氣著,被她這麽一笑,板著的臉色也端不住了,硬聲吭道:“你笑什麽?”

尤綰擺擺手,不敢說皇上這張臉和賢字不太搭邊,只道:“這事兒許是有人在背後動了手腳,你還是仔細查查,不要妄下論斷。”

一個還未大婚封爵的皇子,便引得這麽多官員為他說話,這後面定是後宮和前朝暗地勾結,順藤摸瓜查下去,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皇上心裏跟明鏡似的,瞧著這熟悉的做派,哪裏還能不明白是誰在背後弄鬼。他留著廉親王至今,一是為了顧全皇家體面,二是穩定朝局,但如今朝政清明,西藏和四川也日漸安定,是時候該拔除眼中釘肉中刺了。

*

四阿哥的“事跡”在前朝傳開,越來越多的官員注意到這位四阿哥,因為他的生母是後宮唯一一位滿人,所以一開始就吸引了大多數人的注意力,如今更是諸位皇子中呼聲最高的那個。

但朝臣們吵嚷得再厲害,皇上還是一直未表態。

前朝的爭論傳到宮廷內,阿哥所裏的氣氛也隨之變得有些緊張。

元哥兒和瑞哥兒照常讀書,恍若沒聽到外面的傳言,他們的哈哈珠子也都隨了主子,個個都仿佛活得無憂無慮沒心沒肺的。

二阿哥已經被皇上派遣了差事,來書房的日子便少了許多,三阿哥沒人管束,仗著自己是兄弟當中最大的,空閑時總是找四阿哥的茬。

但他的手段實在稱不上高明,有時候瑞哥兒都覺得三哥在犯傻。

皇子們暗地裏的爭鬥,也影響了書房裏的其他阿哥們。弘春弘明他們搞不懂狀況,不敢參與其中,唯獨還和元哥兒如昔日一般往來的,只有年齡最長的弘皙了。

弘皙能時常出宮,便會給元哥兒他們帶些宮外的小玩意兒。

這一日,弘皙辦差歸來,看天色未晚,就帶著自己找到的棋譜,往元哥兒院子裏去了。

元哥兒正在查弟弟的功課,見到弘皙過來,立即起身相迎。

“弘皙哥哥請坐。”元哥兒命人上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