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 初南巡 四十四年二月底,南巡……(第2/3頁)

“我……我是聽兄長說的,”尤綰想到自家大哥確實買過幾本算學書籍,“兄長雖然想走仕途,但對算學也很感興趣,所以從他那兒聽過梅先生的事跡。”

四爺道:“既要入朝為官,就該一心讀書,算學是旁門左道,容易分散心神,你要勸誡你兄長才是,怎麽跟著一起胡鬧?”

“算學怎麽就是旁門左道了?”尤綰不服,“難道爺小的時候沒學過嗎?我聽說十三爺的算學還是您親自教授的,您怎麽不和十三爺說這樣的話?”

四爺竟被懟得一時語塞。

尤綰趁勝追擊:“看來您也是知道算學有用,那何必攔著天下讀書人鉆研算學?不僅不該禁止,更應該讓大家都來學才是,要將梅先生的著作多多刊印廣而告之,讓讀書人都能接觸到。”

尤綰記得梅文鼎在世界科技史上甚至能與牛頓和關孝和齊名,被稱為科學巨擘。這樣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居然只是被康熙爺賞賜幾回,就“以榮其歸”,回安徽老家了!

康熙爺雖然看重他,但也只是讓梅文鼎的孫輩入內廷學習歷算,晚年梅文鼎還自己整理所著各書,以備刊印。

這樣對待一位偉大的科學家,簡直是整個民族的浪費!

尤綰想想就生氣,連對著四爺也沒好臉色。

“這怎麽就生氣了?”四爺有點發懵,“你就這般喜歡算學?爺平時也不見你關心這些,怎麽今兒就像吃了炮仗似的不饒人?”

“還不是被您氣的。”尤綰撇撇嘴,低聲念叨著,“您明明清楚算學的用處,還不許人認真學,真真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這是什麽比喻?”四爺都被逗笑了,“你信不信,就算現在開設歷算科目,天下也沒多少人願意學。歷算研究艱難,像梅文鼎這樣的名家又有幾個,許多人終其一生也沒什麽成就,自然不願在這上面耗費精力。”

尤綰自然明白這個道理,科學研究費財費力,但每一步都能給後世帶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和後世的發展比起來,現在的成本根本不算什麽。

她回嘴道:“您就是在找借口,我不信您身為皇子,還養不起幾個研究歷算的讀書人,明明只是舉手之勞而已。”

四爺把她往懷裏帶了帶,悉心解釋道:“這種事爺不能做,皇阿瑪也清楚歷算的用處,但一向只限於內廷傳授。爺難道要違背皇阿瑪的意思,在宮外養這樣一批人嗎?那就是違抗聖意,與皇阿瑪作對。”

他怎麽可能做那樣找死的事?

四爺看著尤綰的眼睛,嗓音放緩了些:“明白了嗎?你說的並不是全無道理,但爺也沒辦法做到。”

尤綰默默不做聲。

四爺輕柔撫著她的背:“不說話就是還在生氣,怎麽今兒氣性這麽大,爺都跟你說清楚了。”

尤綰緊咬著唇搖搖頭,四爺還要低頭解釋。

卻不料下一刻尤綰猛地推開他坐起來,俯身對著窗外就是一陣幹嘔。

突然被推下貴妃榻的四爺:“…………”

*

禦舟三月十一日抵達揚州,尤綰終於得以下船站在陸地上,再也不想過那種頭暈目眩的日子了。

揚州知府早準備好了接駕,四爺被安置在揚州城西的一處別院內。

因著四爺還需陪駕,尤綰就先帶著人入住別院,四爺派蘇培盛跟著她。

這次四爺帶在身邊的只有尤綰一個,便無需弄那些虛的,事先就吩咐蘇培盛,將尤綰的一應物件布置在四爺居住的院子裏,免得來回折騰。

此處別院完全是揚州特色,白墻青瓦景致優美,尤綰剛下船還有些難受,便尋了院子前一處花架下坐著,清梅在旁邊照顧她,隨行的奴才自去安置屋子。

剛歇了小半個時辰,守在別院門口的小太監報有人來訪,問了才知是揚州知府手下的同知,奉命來拜訪四爺。

尤綰讓小太監回絕,就說四爺不在,讓他們改日再來。

過了一會小太監回報:“稟告格格,同知大人已經離開了,但還留下了給主子爺的見面禮,奴才怎麽也攔不住,現如今這見面禮就在門口呢。”

尤綰眉心一蹙,四爺早告訴過她,這一路上官員孝敬是少不了的,只要送的禮不太出格,那就都得收下。

否則這些地方官員還以為自己犯了什麽事,才惹得主子厭惡。

“你叫人把那見面禮拿進來給我瞧瞧,看能不能收。”尤綰吩咐道。

小太監面色有些奇怪,只應了一聲,轉身往別院門口跑去。

過了好一會,這太監兩手空空地回來了,尤綰正納悶,忽地看見小太監身後跟著四名妙齡女子。

這四名女子個個身段苗條,容貌可人,穿著漢人女子裝束,款步走來香風陣陣,真真是各具風姿。

尤綰一看還有什麽不明白的,這見面禮不是別的,就是給四爺送了好幾位可心的美人兒,還沒等四爺回來呢,就巴巴地送上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