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0章 友人

建興四年,冬至。

長安。

未央宮東闕以外,丞相府。

冬至的時候,百官絕事不聽政,原本喧囂熱鬧的長安城頓時顯得有些冷清。各處官署門口值守的士卒還在,卻少了往日川流不息的辦事官吏。

唯獨丞相府是個例外。哪怕丞相諸葛亮並不常駐在長安,也是一樣。

這幾年來,丞相諸葛亮往返於雒陽、長安兩地處置公務。他在雒陽也有一座丞相府,作為處置政務的臨時中樞。這是先帝在遺詔中專門明確的。

當年曹魏瓦解的速度實在太快,一年之內,漢軍的旗幟雖然已經遍布疆域,可曹魏的龐大政務體系猶在,依附於曹魏的無數官員猶在,因為曹魏的縱容而愈發盤根錯節的無數地方豪強大姓仍在。

由此一來,漢家的疆域雖然幾乎恢復到了極盛時,可實際上,朝廷政令在關東數州上百郡國始終難以通暢。朝廷派出的大批吏員用盡手段,也難以徹底控制住轄區內的士族豪強,反而因此生出許多事端。

去年初,朝廷開始推進度田,尤其著重清查河北、中原等地的田畝、戶口,搜檢隱匿人丁,限制地方大姓控制依附農民的數量。此舉不啻於挖掘各地強宗豪族的根基,度田政策施行之初,便引起了不少地方的躁動。

丞相立即召回負責度田的幾名相關官員,告誡他們治政當以仁德柔撫,豈能妄作威刑鎮壓?

這件事發生在雒陽的丞相府,很快又被傳到各地。於是無數人心中大喜,立即推波助瀾。原本還勉強維持局面的地方都發生了騷動,原本騷動的地方,進而激化成了叛亂。

一時間,各地群盜蜂起,有的打著擁曹的旗號攻略郡縣,有的自立名目聚嘯山林,也有的純為流寇,縱橫劫掠。亂事瞬間波及兗、豫、青、徐、冀、並六州。

孰料這場叛亂擴散的雖然快,漢家朝廷平亂的速度更快。就在當月,鎮守各地的漢軍大舉出動,只用了不到四十天,就如湯沃雪的剿平了叛亂。

而在叛亂被平定之後,大規模的清算毫不留情地到來。

尋常盜匪,大都罰為刑徒,遣往各地的鐵官、工場處以勞役;而主導叛亂的首領人物不僅皆遭斬首,連帶著與其有婚婭、親屬關系的地方豪族,大都被連根拔起,闔族遷徙到它郡,重新賦田受稟。

更有大批被認定為包庇、縱容判斷的地方官吏被免官禁錮在家。雖說這批人日後遲早會有復敘的機會,但兩三年裏,對基層政務的影響力必定被壓到最低了。

當然,所謂清算,乃是地方上無知之人的胡亂指稱。大漢治政以公平,從來沒有清算這種操作,只不過由丞相親自負責,對六州的官吏進行完整而細密的考課、誅賞、選舉、任用。

古語雲,欲致魚者先通水,欲致鳥者先樹木,欲致良政而先整頓吏治,此乃自然之理也。

此後一年多的時間裏,各地的叛亂都徹底剿平,地方上的政務也漸漸梳理通暢。原本在雒陽承令辦事的許多丞相府僚屬、尚書台官員陸陸續續都折返長安。冬至的幾天,恰好被他們用來安頓。

官署免費供給的住處不一定讓人滿意,何況很多人還得額外安頓親眷、族人、賓客。那就至少得租賃個像樣的院落才行。

這事情不那麽容易辦,因為還有許多從成都陸續遷來長安的官員,也在這幾天忙著租賃宅院。有時候一處宅院被兩名官員同時看中了,難免就掀起價格戰,雖令人長嘆居大不易,倒也有趣。

早幾個月前,長安城裏的氣氛要嚴肅些,官員們未必有這個心思。皆因某些嗅覺敏銳的官員,因為關東事平,反而生出些別的擔心。

畢竟皇帝漸漸成年,他雖然性格寬厚,卻不是完全沒有主意。此前數年,丞相常駐雒陽全權負責關東政務,如今折返回長安……他與皇帝之間的關系,是否一如往常?宮中與府中的協調,會不會出問題?

好在冬至當日,朝廷舉辦賀冬儀式,皇帝與丞相談笑甚歡,絕無隔閡。

到了冬至的第二天,皇帝還親自去往丞相府拜訪,在丞相面前表演了劍術,又陪著丞相釣魚和下棋,直到晚間還流連忘返。

據說,侍中董允冷著臉勸了皇帝好幾回,反而是丞相出面求情。看來這位相父不僅是嚴父,也是慈父。

聽說了這情形後,所有人都喜笑顏開,完全放了心。有些聰明人原本稍稍減少了去往丞相府的頻率,這會兒連忙繼續湊過去奉承。

諸葛亮是閑不住的,在府中接待了皇帝以後,第二天便離開長安,啟程去北地郡的泥陽、富平一帶巡視軍屯。但留府長史蔣琬和全套的班子一個不缺地留駐長安,中樞政務仍在此中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