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4章 立場

不知何時,天空有層雲密布,陰暗晦澀。天色好像很快就要黑下來似的。司馬懿的身上出了一層又一層的汗,寒風襲來,忍不住要瑟瑟發抖。盧毓探手向空中抓了兩下,似乎有冰冷的東西落在手心,也不知道是雨,還是雪。

陳群提議道:“諸位,還請速往寢殿內去。”

聽政殿後方,是皇帝曹丕日常起居之所。有三座宮殿一次排開,自西向東分別是琨華殿、金華殿和暉華殿。近來皇帝常在銅雀園中枯坐,一坐就是半個時辰,從園中回來就獨自宿在琨華殿。

這已是宮禁深處,就連侍中尚書令陳群也甚少涉足。而此時此刻,當司馬懿等重臣沿著一百六十步長的復道往琨華殿去,好些內官、宮人都從兩旁的廊室出來,於復道之側俯首行禮。所有人的臉色都很沉重,或許他們早都隱約覺得,將有什麽大事即將發生了吧。

司馬懿稍稍放緩腳步,有些感慨。

所謂大勢已去,氣數已盡,大概就是這個模樣了。

自桓靈以來,先有群閹毒流於四海,繼而黃巾海沸於九州,數十年間,天下兵戈交征,致使尊卑靡紀,上下弗形。曾經安安穩穩依托於大漢的高門世胄,不知有多少被打落塵土,受盡了屈辱;又不知道費了多大的精力,才逐步於河北、中原恢復秩序。

直到當今皇帝登基的時候,藉著大勢推動,終於得以漸斥邪佞,重建縉紳之清律、人倫之明鏡,恢復朝中眾正盈朝的盛況。可誰能想到,這盛況稍縱即逝,堂堂的大魏,竟抵不過某個打著漢室旗號的邊地老卒?

司馬懿是皇帝真正的心腹,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皇帝為了大魏的延續下了多少功夫,作出了多少努力。他不惜與自己一向提防的兄弟曹彰握手言和,並授予騎兵權,以圖扭轉乾坤;他不惜讓渡原屬於朝廷的諸多利益和權柄,只求豪強大族們的擁護;他即位數年,殫精竭慮,斷沒有一日放松!

然而最可怕的就在這裏。曹子桓盡力了,可依然敵不過。

此番孤注一擲地調度數萬人突襲,又有諸多名將參與,看戰況,也切切實實地擊中了成都漢廷的軟肋,迫使他們只派出區區五千人迎敵,領兵的還是諸葛亮那書生……結果呢?

曹子文也盡力了,他死在了戰場上。

大魏怎麽就孱弱如此?漢軍難道都是神人?

司馬懿在軍報中看不明白,他也想象不出,軍報所述的可怕武器究竟是什麽樣子。但他相信軍中宿將的判斷。

在大軍啟程前,司馬懿專門會見了張郃。在勉勵張郃建功立業、作出諸多承諾的同時,他也私下懇請張郃,要張郃一旦發現事不可為,絕不要追隨曹彰浪擲將士們的性命,而及時抽身,為鄴城朝廷中人保留一些底氣。

看軍報所述的戰局發展,顯然張郃確定己方絕無機會,才會如此。而那閻行,不愧是涼州粗鄙之人,行事更無顧忌。

現在皇帝暈厥,恐怕日後有更多的重任會落在我司馬懿的身上。那麽,我該如何選擇呢?對此局面,我又能有何作為呢?

是繼續秉承著曹劉死鬥的立場?還是……

司馬懿腳步穩健,心念電轉。

他忽然注意到,陳群稍稍加快腳步跟上,似乎在觀察著自己的面容,司馬懿斜眼一覷,陳群卻轉移開了目光。

陳長文是什麽意思?他有話要說?

不同於聲望囿於河內一郡的司馬氏,陳群所在的潁川陳氏乃是近代以來真正的名門望族。陳群之祖,乃是大名士陳寔,其父陳紀曾任大鴻臚。陳氏與荀氏、韓氏、鐘氏等大族彼此結為姻黨,形成了強大的政治勢力,是魏室崛起於亂世的重要助力之一。

在這個時候,陳群的意見便代表了在他身後數以千百計的高門大吏,份量或許比司馬懿更重些。

而值得注意的是,陳群之父陳紀,早年在平原相的任上,曾是漢家皇帝劉備的上司,並曾向劉備授以治亂之道。陳群本人,則曾得劉備征辟為別駕,在當時來說,堪為潁川名門向劉備作出的小小試探。

某種程度上說,如果曹劉之間確確實實到了要投戈退讓、自求多福的境地,陳群陳長文,一定能在其中獲得最多的利益!

那麽,接下去是要對陳群加以提防呢?還是……

一行人入得琨華殿,又穿過好幾重殿閣,沒到寢居,便聞到濃烈的藥味。眾人連忙放輕腳步,早有內侍挑起門簾,屋中蒸騰的熱氣傳出來,瞬間烤得眾人額頭上多了一層汗珠。

皇帝臉色枯黃,躺在錦榻上一動不動,呼吸微弱。幾名宮人小心翼翼地伺候著。

司馬懿等人便侍立在錦榻兩側,一言不發。這數人,都是親近的重臣,許多人都和曹丕有十數年的交情,眼看此時悲涼情形,有人忍不住惻然情緒,輕聲哭泣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