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5章 求勝

許褚按著刀,虎視眈眈地看看劉協,露出躍躍欲試的神色,然而過了好一會兒,曹操並無下一步的指示。於是許褚鏗鏘退後,依舊如雕像一般站在戰樓的邊緣,不言不動。

曹操不知該說什麽好。他形容剛毅,不見有一絲一點的情緒,依舊保持著一切盡在掌握的安閑態度,其實腦海中甚是紛亂。

近一兩年來,他的精力、體力衰退得厲害。頭風病變本加厲地侵擾,不僅使他容易疲勞,想事情還很容易走神。愈到了大事關頭,心裏雜念橫生,簡直無法約束。

曹操自抵荊襄以來,看似信心很足,聲勢極盛,隨扈的強兵猛將,更為一時之冠。然而戰端開啟數月以來,此等大軍落到實際的戰事發展上,卻連著吃了好幾次虧。

無論在鹿門山周邊的曹休,在襄陽的樂進、滿寵,還是在房陵的曹真,率部南下突襲的曹彰,都先後損兵折將,未能實現最初的戰略目的。考慮到漢中王在涼州的統合進度,待到秋高馬肥時自隴上突入的情形,整個戰局看似處在均勢,其實曹軍搖搖欲墮、全面被動。

曹氏政權這些年來,竭力維系其龐大的軍戶體系,試圖以遠遠淩駕於敵人的動員力量,來對抗強敵。

然而動輒上萬的兵力調動,只是放在輿圖上看起來勢不可擋。真到了戰時,大軍受到地形地貌、道路條件的眾多限制,並不能起到預計的效果。反倒是劉備一方,以數量較少但訓練有素的精銳部隊迎敵,屢戰屢勝。

這樣的局面,是曹操事前沒有料到的。

曹操已經感受到了,隨侍到南陽的很多文武,對此情形十分戒懼。

很多人的內心深處,並不希望這一仗打起來。他們希望的,是曹操能分派兵力震懾住劉備,然後安安穩穩地登基為帝,回鄴城大封百官,大家各奉新朝,過幾年安生日子。

但曹操決心要把戰事推進下去,無論再怎麽困難,絕不動搖。

外人以為,這一戰是漢中王政權對魏王意圖嬗替的回應,而曹操自己清楚,急於決戰的,並非劉備,而是自己。這一戰是自己主動挑起的,所謂的王朝嬗替,只是自己拿出的誘餌。

三年前在關中一戰,是曹劉兩人時隔多年以後,再一次展開正面的大軍會戰。戰後曹劉兩軍兩敗俱傷,只因劉備軍的後勤難以支撐,不得不主動撤退,這才使曹操向天下宣示己方的勝利。

但曹操很清楚實際的情況。

那一戰中,劉備軍展現了超群的韌勁和強悍,他們距離壓倒曹軍,距離殺死曹操本人,只差一步。

當日趙雲單騎殺來的情形,至今還常常在曹操的噩夢中重演;而曹營上下無數將領在這一役中陣亡,更傷到了曹氏政權的元氣。

曹操有時候恍惚覺得,自己簡直像是鐵砧和鐵錘,而劉備像是被自己反復鍛打的鋼鐵。一年又一年下來,劉備愈來愈強,愈來愈堅固,而揮舞鐵錘的自己,卻漸漸衰老、疲弱了。

曹操認為,這是因為自己過去多年間,大量精力被許都朝廷牽扯的緣故。因為有這個漢家朝廷在,曹操很少能大刀闊斧推行軍政事務,徹底地按照自己的心意構建政權。

他總是在試探、戒備、妥協、博弈,以至於有千般手段,能推進的卻百無其一;有十成的力氣,能用出的,卻好像不及一成。

尤其是這兩年,曹操明顯的衰老了,精力大不如前,於是不得不將諸多權柄分配給下屬。結果,原本活力十足、鬥志旺盛的曹氏軍政體系,越來越疲沓,而群下以族舉德,以位命賢,越來越多地劫持了魏王國的權勢。

這樣下去,怎麽能行?

眼下曹操本人尚在,數十年積累的威風猶存,足以懾服外敵內賊。可一旦曹操離世,後繼者,真的能掌控局面?真的能統合八州,對抗強敵?

曹丕對此,當然有他的想法,看他身邊圍攏的都是誰,就明白了。

曹操並不認同這樣的想法,但也不打算阻止。

阻止也沒用。

所以他抱著更加強烈的動力來推進戰事。他下定了決心,一定要乘著自己尚有余力,乘著一兵一卒積攢起的數十萬雄師尚在的時候,打垮劉備,為後繼者奠定不可動搖的優勢!

這一仗非打不可!非贏不可!

可是……

這兩個多月裏,荊襄各地的多次戰鬥證明了,劉備軍的實力遠比曹操想象的更強大。

這種強大,不僅體現在將領驍勇、士卒敢死,還體現在軍械裝備、物資後勤、骨幹軍官素質、戰術頭腦等各種方面。曹操想了很久,都不明白他們是怎麽做到的。

只有一點比較明確。

這幾年來,身在河北中原的諸多高門貴胄,盡情地享用來自蜀地的錦緞,來自交州的明珠珍玩。這一家家,都在榨著曹氏政權的血,拿去給劉備補益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