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98章 穩固

“好在,我們的眼界暫時只需放在漢中和蜀中。”董和微笑答道:“如今益州穩固,國事蒸蒸日上。任憑北面群魔亂舞,全不能影響我們。”

諸葛亮哈哈一笑。

漢中王政權的軍政要務,從玄德公在荊州公安城設左將軍府以來,就總於軍師。

諸葛亮和龐統二人,先後出任軍師中郎將,再轉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大司馬府事。舉凡軍國要事皆由兩人一手執掌,哪怕軍師出鎮於外,漢中王但有重事,亦遣人遙先咨斷而後行。

轉折點在建安二十一年,龐統戰死於關中。

當時大軍在外不利,軍心動蕩,而諸葛亮統轄軍政,調動益州上下全力以赴地穩定局面、保障大軍沿途供應,終於使得大軍安然折返,將士骨幹猶存。

漢中王回到成都後,隨著後繼軍報漸漸匯攏,才知曹操本部精銳也在此戰中遭受慘痛傷亡,以致失去了再戰之力。這時候再回憶龐統的進取計劃,雖然建策出擊確實倉促,但真要分辨起來,勝負之差也只在毫厘。

龐統所想,未必沒有道理,可惜終究欠了點運氣。連帶著漢中王也欠了運氣,失去了倚為臂膀的重要部下。

漢中王為此時常嗟嘆,親自為龐統安排了葬儀,親自寫了祭文,又任命龐統之父為散官,厚給俸祿。

隨即,漢中王調整了軍師將軍的同僚班底,以掌軍中郎將董和與諸葛亮並署大司馬府事,又擢大司馬西曹掾、漢中王國尚書劉巴為奉軍中郎將,與習禎、馬良並為諸葛亮的助手。

有了董和、劉巴兩人的支持,諸葛亮才終於能脫出巨量的軍政瑣事,轉而前往江陵,代表漢中王全權負責與江東的戰和,一舉奪取江州五郡之地。

諸葛亮不在成都的時候,董和帶領同僚們處置大司馬府的公務。就在這段時間裏,漢中王再度調整下屬們的分工,將原本由龐統負責的職能,包括軍戎籌畫、各部兵力節度之類,加以拆分:

先是在江陵設大司馬府左右長史,使得關羽和雷遠以宿將的身份,參予中樞軍務籌謀,另外將侍從軍府、策算機密的職責交給了護軍將軍、漢中王國尚書令法正。

至此,真正屬於軍師的那部分職權,完全從軍師將軍府裏剝離了出來,軍師將軍諸葛亮雖然掛著軍師二字,其身份或如足食足兵的蕭何,或如規劃大略的鄧禹,少與漢中王商討具體軍務,而專注在四州數十郡國的政務治理。

諸葛亮對法正的性格也很了解,知道他鋒芒畢露,殊非寬和大度之士,故而格外避讓。哪怕近來涼州有事,漢中王既然不問,諸葛亮便不發言。

只是,在處置公務的閑暇,諸葛亮又總會看見堂上這副龐統常用的輿圖,於是忍不住會想:漢中與關中的下一次攻守,究竟會以什麽形勢展開?若龐士元尚在,以他的眼光,會如何分析?以他的手段,會如何應對?

這樣的情形,部屬們當然都看在眼裏。

董和是忠直蹈素的君子,便隱晦地勸說諸葛亮不要太過操勞,日常政務以外的事,姑且交給法正。

諸葛亮當然明白董和的意思。

諸葛亮名為軍師將軍,其實主導政務;法正名為漢中王國尚書令,其實執掌軍機。諸葛亮隱然為荊州人的領袖,自己是個徐州瑯琊人;而法正這個關中扶風郡人久在益州,卻不得益州人的喜愛。

此等微妙情形,正是玄德公一手營造出來的。畢竟,玄德公仍是漢中王而非皇帝,中樞運作斷然離不開權術。某種角度來說,較之於當年諸事齊集於軍師將軍府,而諸葛亮和龐統又是親密友人的狀態,這或許讓玄德公更自在些。

“是啊,益州穩定,便可任憑北面群魔亂舞。”諸葛亮不再看那副輿圖,轉而回座。

在座前的案幾和墻邊的文件架上,大量文書按照輕重緩急的標準分成好幾摞,貼著長長短短的標簽。有一份不知何時被碰落在地,諸葛亮連忙將之撿起,隨手翻開一看,是臨邛縣請求加派人手,增開火井以供煮鹽的。諸葛亮當即批復,又取來空白文書擬令,讓司鹽中郎將王連核查鹽業產出是否足額。

接著諸葛亮眼動手動,端坐而不擡頭,猛批文件。

董和等了等,估計諸葛亮心裏還是有事,所以才會一時忘記了還有自己在場。

他確有些公務要和諸葛亮商議的,當下也不打擾,擇了個席位坐下,等待諸葛亮忙過這一段。

益州穩定這四個字,說起來簡單,想要做到,真不容易。

外人看來,相對於中原的數十年板蕩局面,益州似乎要平靜許多。然而益州從來就不平靜。

自順帝、桓帝在位時,益州便受困於蠻夷叛亂。只不過不似涼州羌胡叛亂那樣動輒逼近三輔,而使天下鹹聞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