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09章 辦法

曹操特意舉了尉佗和隗囂、公孫述為例子。

而陸議由此提出,誰想謀求大一統,誰就是江東的敵人。

陸議確實有大才。

但孫權已經不是當年那個被動接受他人灌輸的少年了,他有自己的判斷和想法。

在孫權看來,曹操的說法有其道理,但不能作為江東大政的憑藉。

前漢肇基的時候,天下喪亂已久,國用匱乏而人心思安,不得不選擇弭兵止戰。何況自南到北的廣袤疆域中,還有眾多的異姓、同姓諸侯王呢,區區南越王只是癬芥之疾,有誰在乎?

而到了光武之時,雖然天下依舊喪亂,可光武帝先掃平赤眉、銅馬、又滅梁王劉永、海西王董憲,使得山東悉平,其威勢足以席卷天下。到這時候,隗囂、公孫述又何德何等,敢於螳臂當車?

其實每一個王朝興起,都希望“大一統”。這無關先漢或後漢,也無關高皇帝或者光武帝的個人選擇,只不過實力有高下,決心有強弱罷了。

以曹公為例,總不見得他昔日舉數十萬大軍南下的時候想著大一統,數載之後卻幡然悔悟了?不過是認識到大江天塹難越,自家力不能及罷了。

曹操的意思其實是,無論自己還是劉備,要的都是開天辟地的功業。從這個角度考慮,曹劉之與孫氏,其實並無不同。而曹氏的政權不背負漢室大一統的包袱,在與孫氏往來時,能有較多的靈活度。特定情況下,曹氏能給出的條件,一定比劉備更多、更好。

這才是讓孫權心動的地方。

以曹、孫、劉三家的實力來說,即使到了現在,曹氏仍然足以壓倒孫劉而有余。畢竟曹氏穩定控制了七個州,而孫、劉兩家合起來,也只有四個州。如果考慮將鼎足之勢維持長遠,孫劉聯盟幾乎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可問題是,孫權與劉備同盟數年,實實在在的什麽都沒拿到過。

孫氏政權自從渡江以來,用以團結籠絡部屬的,一向都是更多的地盤、更多的私兵、更多的屬吏、更多的依附百姓。可這幾年,江東的地盤沒有擴大多少,孫權哪裏有東西分給部屬們?孫權很清楚,他的部下們都已經餓了!

身為主君,就要考慮部下們的利益。現在部下們都餓了,他們想要吃飽。而主君不給吃的,只空口大談什麽長遠的鼎足之勢,這有用麽?對孫氏親族或許有用,對淮泗武人或許也有用,但對江東世族……有點難。

孫伯符下江東的時候,與江東世族結下多少仇恨?孫氏並非天然的江東世族之主,江東世族願意認可孫氏,孫氏就要滿足他們的胃口,這是利益的交換!

孫權一定得找個方向,找到利益來滿足他們。

然而曹、劉兩家,如今全都是實力淩駕在江東之上的龐然大物,江東能向誰下嘴?又如何找到下嘴的機會呢?這是個難題。好在曹公說了,他正忙著以魏代漢,並不急於等到答復。

也就是說,曹公認為,在此前的大戰之後,曹、孫、劉三家都需要時間來整頓內部,短期內不會再有大戰。所以孫權可以慢慢地等,等到某一個孫權認為適當的機會。

孫權覺得,這個建議可以說相當體貼了。

至於陸議的說法……

孫權其實心中不快。

“對江東來說,誰要謀求大一統,誰就是敵人”?這是什麽屁話?

當年我孫仲謀有周郎為臂助時,也曾想過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如果這謀劃成功了,孫氏得建高帝之業,難道就不可以謀求大一統?難道孫氏有奪取天下的機會,江東之眾反而要把孫氏作為敵人?

陸議會這麽說,最關鍵的前提是,他根本不相信我孫仲謀能夠統一天下,成為群雄角逐的最後勝利者!

這等同當面打了孫權的臉,但孫權決心忍住。

畢竟這數年來軍事上的失敗明擺著,許多部下們因為兵力反復折損而產生了抱怨,更有失敗情緒在慢慢擴散。孫權自有人主的器量,並不打算就這個問題強自辯解。

江東人既然這麽想,那也無妨。到目前為止,他們還認為孫氏能夠割據一方,維持江東的穩定,確保江東世族們的利益,這已經不錯了。他們只是希望我能夠擺明車馬,放棄不切實際的高遠戰略,改以平衡曹劉兩家、攫取實利為目標。

而陸議把具體執行的方針明確了。

再簡單不過,誰想大一統,誰有可能肇建大一統,江東就去對付誰。

而從敵人身上切取得血和肉,正好供給江東人以自肥。

孫權很清楚,只要他同意陸議的說法,江東世族的力量就會逐漸動員起來,真正成為孫氏政權的有力支撐。代價則是,孫氏政權失去了銳意進取的決心,失去了以天下為己任的雄心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