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2章 權衡利弊

明天就是貞觀十九年的最後一天了。

頤和園中如今是一片喜慶。

大家都在等待著過年。

不過,此時此刻,李世民卻是臨時召集了一幫大臣,商討著百騎司剛剛收到的消息。

“陛下,新羅女王金德曼已經病入膏肓,如今全面唐化的推出,意味著金勝曼的正式掌權。

過去的那麽多年,我們一直都希望各個番邦屬國能夠按照我們的規矩去管理國家,微臣覺得這個變化對我們來說是個好事。”

房玄齡作為尚書左仆射,首先站出來表明了自己的觀點。

“玄齡說的沒有錯,新羅人起了這個頭,那麽以後可能就會有其他的番邦屬國跟進,這對我們大唐來說,沒有什麽壞處。”

蕭瑀心情也有點激動。

他沒有想到自己有生之年能夠見到大唐周邊的屬國能夠如此全面的唐化。

這對傳統的儒學人員和官員來說,絕對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情。

雖然以前各個番邦屬國,其實也算是儒家文化圈的國家。

但是國與國之間的區別,其實還是挺明顯的。

就像是新羅王國,人家就是一直都是實行的骨品制,一般的唐人對此非常陌生。

但是全面唐化之後,就幾乎是照搬了大唐的官制了。

當天,新羅人的一品大員,跟大唐的一品大員,實際全力還是有區別的,但是你不能否認人家也是一品大員。

就像是後世非洲那些小國,雖然人家的實力可能連你的一個縣級市都比不上,但是人家的總統就是總統。

在國際舞台上,或者是外交上面,是跟各個國家的一把手對接的。

“新羅人願意跟著我們大唐的步伐走,那自然是好事。不過我聽說金城那邊已經有一支新的使臣隊伍正在朝著長安城而來。

他們希望我們大唐能夠在各行各業都對新羅給予扶持,特別是在衣食住行等各個行業相關的作坊方面,希望大唐能夠傳授技術。

這個事情,微臣覺得還是需要慎重的。”

長孫無忌雖然跟李寬不對付,不過他說的這個話,李寬在旁邊聽了倒是頗為認可。

金勝曼想要憑借著一個全面唐化的噱頭,就從大唐這裏獲得各種各樣的技術,那是做夢。

但是如果朝中沒有人明確提出反對的話,很可能新羅人的這個想法,就實現了。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對技術看的那麽重的。

“長孫司空說的這個話很有道理。新羅人要向大唐學習,我們自然是支持的。

但是涉及到具體的技術轉讓,還是要慎重。像是一些畢竟常見的,只要新羅人願意出現,倒也不是不可以轉讓。

但是涉及到一些核心技術,朝廷應該也有一個標準,不能什麽都轉讓。”

李寬這話一出口,房玄齡、蕭瑀等人都有點驚訝的看著他。

很顯然,李寬的意見和長孫無忌的高度一致。

這麽多年來,這種情況出現的次數可是屈指可數啊。

“楚王殿下,歷朝歷代,就沒有一個番邦屬國願意向新羅人這麽徹底的跟這我們中原王朝學習的,這是展現我們天朝上國氣度的難得機會。

如今你在些許奇淫技巧方面太過糾結的話,完全沒有必要。

再說了,我們大唐不是已經有大唐皇家專利署嗎?頂多就是在轉讓技術給新羅人的時候,讓他們繳納一下專利費,想來這筆錢,他們還是願意出的。”

孔穎達現在是比誰都期待大唐朝廷上下支持新羅人的全面唐化。

這讓他看到了儒家在海外徹底發展壯大的希望。

之前的孔子學院,雖然也已經修建了十幾所分院,但是真正的影響力,其實還不大。

畢竟,每個孔子學院,大則容納千把號人,小則一兩百人。

這麽點人員學習儒學,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影響實在是太小了。

再說了,哪怕是沒有孔子學院,這些人可能也是會去學習儒學的。

“父皇,兒臣覺得諸位大臣說的都頗有道理,不過大家的意見又有些分歧,朝廷是否可以折中一下,設置一個門檻,或者羅列一些清單,說明那些東西是可以向新羅人轉讓,哪些是不可以的。”

一直沒有怎麽說話的李治,也難得的站出來刷了一波存在感。

“雉奴這個提議不錯,難得新羅人這麽心向大唐,我們不能打擊他們的熱情。

但是又不能一味的聽從他們的想法,全部滿足各種要求。

像是一些煉鐵技術和鑄幣技術,還有唐元的印刷技術之類的東西,顯然就是不適合向新羅人轉讓的。

但是,像是水泥作坊和蜂窩煤作坊這些東西,如果新羅人想要的話,那我們就去支持一把,也沒有什麽大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