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5章 最有爭議的獎項

“房遺愛你先閉嘴,馬上要公布名單了!”

大講堂前排,房遺愛跟高陽公主在那裏碎碎念一樣的說著話,不過這種談話,往往都是房遺愛在那裏沒事找事做。

“每年的獲獎人選都是觀獅山書院的學員或者教諭,頂了天就是楚王府哪個作坊的匠人能夠獲得格物獎,其他書院一個能打的都沒有,你那麽激動幹什麽呀。”

房遺愛被高陽掃了面子,不過也只敢這樣抱怨一下。

這麽多年,他們這種相處模式以及固定了下來。

“你懂什麽,好好聽一聽二哥的講話,看看他是怎麽評價今年的獲獎者,指不定裏面就蘊含著商機。再說了,哪怕是為了以後去楚王府,能夠跟大家有一個話題,也應該好好聽一聽啊。”

高陽想的東西顯然比房遺愛要多很多。

雖然她跟李寬名義上也算是兄妹,但是關系卻是一直都比較生疏。

每次高陽跟著房遺愛去到楚王府,都會提前想一想,到時候扯什麽話題比較好。

當然,要是按照高陽往年的脾氣,她肯定不會這樣跟誰折節下交。

奈何楚王府的吸金能力太強了,而高陽習慣了揮金如土的生活,如果不想自己的生活質量下降,自然就要給房府找一下新的收入來源。

特別是那種屬於他們兩夫妻的收入來源。

放眼天下,沒有誰比李寬更加能掙錢了,高陽自然也是把掙錢的想法打到了李寬身上。

“你把事情想得太復雜了,去楚王殿下府上,有什麽好想那麽多的?想去的時候直接過去就行了。”

房遺愛撇了撇嘴,顯然不是很認可高陽說的話。

不過,高陽已經完全不理會他了。

因為台上的李寬已經開始公布今年的獲獎人選了。

“接下來,我首先要公布的是大唐皇家科技獎算學獎。算學是一門基礎學科,不管是格物學還是醫學,疑惑是商學和日常生活,都需要跟算學打交道。

在過去,我們對算學的印象還停留在賬房上面,不覺得算學的發展對我們的生活會有什麽特別的影響。

但是,這一位獲獎者,他把算學的知識活用到了氣象統計之中,在包羅萬象的數據裏頭,尋找各種各樣的規律,並且創新性的發現了多條統計公式,為大唐統計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想大家肯定已經猜測到了他是誰,沒錯,他就是朱銀,觀獅山書院氣象研究所的創建者。”

台上,李寬聲情並茂的開始進入主題。

“氣象研究所這段時間搞出來的人工降雨,倒是大大的緩解了關中幹旱的情況。聽說那個朱銀還準備轉變在《大唐日報》上面開頭一個版面,介紹第二天的天氣預報及未來三天的天氣預報呢。”

台下,司馬才章比較客觀的評價者算學獎的獲得者,認為朱銀拿著個獎項,還是比較容易讓人服氣的。

“那個朱銀,從來沒有參加過春闈,也沒有在明算科中獲得另外名次,大唐皇家科技獎算學獎頒發給他,豈不是跟算學獎的定位有所不符?”

孔穎達的觀點顯然跟司馬才章不大一樣。

在他看來,算學獎就應該頒發給專門搞算學的人,醫學獎就應該專門頒發給搞醫學的人。

要不然的話,就亂套了。

作為孔子的後人,他是最重視規矩,希望大家都在一個規矩之內生活。

“我曾經在《科學雜志》上面看到過一篇朱銀寫的關於統計學的論文,聽說戶部那裏已經按照論文的內容開始運用在賦稅統計之中了。雖然朱銀不是專門搞算學的,但是只要能夠真的做出來一些成果,大家還是可以信服的。”

在討論具體的問題的時候,國子監內部的等級會變得不那麽森嚴。

事實上,各個書院之中,在討論問題的時候,彼此都不大會考慮對方的地位。

要不然就沒有辦法討論了,直接誰的職位最高,誰說的就有道理。

“等會看看他是怎麽發表獲獎感言的,我倒是想看看朱銀自己認為自己是不是有資格獲得算學獎。”

孔穎達不想跟司馬才章在那裏爭執。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之中,有了神農嘗百草,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各種莊稼,有了無數先賢們從各處探索和尋找,才有了多姿多彩的農作物和蔬菜。

棉花的出現,在漢朝的時候就已經有了記錄,只是在中原一直沒有得到大規模的普及。自從朝廷在朔州開始推廣棉花種植以來,大唐百姓們的衣服慢慢的從麻布衣服變成了棉布衣服,冬天可以蓋上暖和的棉被。

棉花的重要性,已經取得了大家的共識,它是一種對大唐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的經濟作物。但是,許多人並不知道,棉花的種子其實也是一直在改良,一直在進步。